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66811
教学活动中发现的语言问题及对策(1)

     处于特殊群体中的幼儿园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阶段中,虽然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使用具备一定技巧而且设计合理的教学语言。这就必然要求教师重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组织,从发现问题入手,从而进行思考并实践。

    由于幼儿教师所处的对象是0—6岁的幼儿,在这个群体中的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因此极易使教师在繁琐的工作过程中,不经意地流露出语言方面的不良习惯来。我通过对其他教师的观察记录和自己在活动中的录音,找到自身在语言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一)“居高临下”的教师语言

    案例1

    游戏活动结束了,我提醒幼儿去户外的注意事项:

    “等一会儿解好小便后,到外面去玩轮胎。我们今天不玩滑滑梯,也不玩摇摇鱼,听见了吗?”

    “听见了。”

    分析反思:这段话中我用了命令式的口吻指挥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老师经常会在无意中以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使得幼儿经常处于被动的角色中。

    把以上的对话换种方式:

    “今天解好小便后,我们玩什么呀?”

    “我们确定玩一项吧,举手表示,想玩滑滑梯的举手”,“想玩轮胎的举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6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儿童与健康》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