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师幼互动(1)
在国内,由于师幼互动问题最近几年才引起幼教界的重视,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内的投入也刚刚起步。其中大部分研究中的互动主要集中在课堂师生互动的模式(如教师提问一幼儿回答一教师评价)、策略、影响因素等方面,热衷于对师幼互动的静态表征。师幼关系进行探讨,但对于互动行为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却并不关注。有很多教师虽然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了言语上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往往表现在教师的问题与孩子被预期的回答之间的轮流。即当孩子说出的不是教师预期的答案,教师就会终结这个互动,转向另外一个幼儿,寻找预期的答案。
因此,探究教师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言语互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支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概念
维果茨基开创的社会文化学的基本思想是:任何高级心智功能,包括判断、推理、想象、有意记忆、语言等最初都以社会交往的形式,在人与人之间作为一种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存在,然后才被儿童内化,成为内在的心理能力,因此任何高级心智功能从其起源上而言都是社会性的。学习作为儿童高级心智功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必然发生在儿童与成人、同伴的社会互动的情景之中。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借着教学,学习以及教养而发生的……对教学的理解,就是将它定义为一个教师与幼儿积极互动、合作建构的过程。教学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习。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或者同伴引导、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