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18342
探索新途径整合公有医疗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07年第12期
探索新途径整合公有医疗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探索新途径整合公有医疗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探索新途径整合公有医疗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北京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项目专题报道——

    “医改”已势在必行

    医疗卫生领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对于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而言,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意义则更加深远。从1985年医疗改革开始启动,医疗政策就开始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主要表现在“给政策不给钱”,政府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在整个比重中连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公办的医疗机构也逐渐的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成熟及发展起来。时至今日,在日趋竞争激烈起来的医疗市场环境中,包括公办医院在内的实体进入了一种近似企业的市场竞争的关系。这种特殊国情现实下的市场化竞争自然会产生这样的一种现象,大医院凭借着各种先天的有利的资源条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来求医的病人挤破门栏、挂号时一号难求、住院时病房难求。而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基层医疗单位由于先天的原因,在这种市场化竞争中就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门可罗雀、生存维艰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 百拇医药     这种市场化造成的医疗资源的两极分化或许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如果说在其他行业领域,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市场化竞争,有利于培育出更大型的、更有竞争力、能提供更优质专业服务的实体,民众们能从竞争中享受到更价廉质优的服务。

    这条基本的法则放在医疗卫生领域则完全失去了作用,即使市场化培育出来的公有医院是越来越规模庞大、医疗技术先进,但因为这种配套的、高质量的医疗资源的极度紧缺,竞争关系的不对称,民众们“看病贵”、“看病难 ”问题却始终得不到缓解,成为了一种颇受非议的现象,在这个现象之下我们看到社会整体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变得更差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依然低下。

    《市场化非医改方向》,2005年5月,《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最新讲话,并冠以这个让人注目的标题。之后,《中国青年报》又刊出国务院一个权威研究机构出台的一份报告,该研究报认为,医改困局的形成,是将近20年来医疗服务逐渐市场化、商品化引起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政府对卫生医疗事业的主导不足、拨款不足有关,所以,“核心问题在于强化政府责任”,医改路向选择上应以政府主导,公有制为主导,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品属性。
, http://www.100md.com
    自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已经引发三次大的讨论。第一次是三中全会时期,当时主要是解放思想,打破坚冰,提出卫生事业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第二次是在1992年,国家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门的基本方向是卫生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现在是第三次讨论。这次讨论围绕着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其焦点是:在总资源和人均资源都很紧张的基本国情下,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改革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整合公有医疗资源

    是“医改”有效途径

    现在北京的情况是——中心医院人满为患,社区服务中心门可罗雀,大大浪费了珍贵的医疗资源,也影响到病人的就医。这种不对称的医疗现象该如何扭转,之前不少的有识之士开出了各种药方,如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以经济政策鼓励患者到社区医疗机构就医,加强社区医院的人才培训。但什么才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我想前不久西城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建立就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这一个答案,那就是依靠整合公有医疗资源的路径。
,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召开了“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服务共同体”启动会,它标志着北京市西城区在构建两级医疗卫生体系的进程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型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共筑起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桥梁,此项工程的启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人大韩启德副委员长、卫生部高强书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辖区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

    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在构建两级医疗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从明确功能定位、夯实网底基础、延伸社区服务入手,通过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医疗与健康维护环状管理模式、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和生命周期全程健康维护等措施,逐步实现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探索和研究“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新模式。

    在区域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监督下,明确各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慢病和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妇幼计划生育和疾病预防中承担的功能任务和提供的服务范围,建立各医疗机构间功能互补关系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中心医院(大学医院)主要功能定位于疑、难、急、重症的诊治与研究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功能,区属医院(综合/专科)主要定位于常见病、多发病、普通病、慢病和院内康复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 http://www.100md.com
    共同体试点工作在北京市西城区卫生局统一领导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所区属医院、德外社区服务中心(站)及展览路社区服务中心(站)组成,覆盖23万居民。共同体中,将统一接诊程序、统一检验质控、统一诊断标准、统一治疗原则、统一康复计划。中心医院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主要功能定位于疑、难、急、重症的诊治与研究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属医院主要定位于常见病、多发病、普通病、慢病和院内康复的治疗及治疗信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坚持“六位一体”的功能,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统一标准”

    带来高品质卫生服务

    针对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等,已建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1类疾病专家与社区全科医生共同组成的以慢病为中心的疾病管理团队,在北京市卫生局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接诊程序、统一的检验质控、统一的诊断标准、统一的治疗原则、统一的慢病管理方案以及统一的康复计划,使广大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可以得到全面、系统、规范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同时探索支撑此模式下不同信息化水平建设以及相关政策支撑。另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依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技术力量和品牌效应,促进自身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将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统一到中心医院(大学医院)的标准上来,增进了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改变居民就医习惯。通过资源共享,降低各医疗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http://www.100md.com
    在发布会上,“共同体”以一位高血压病人为例演示了转诊过程。德胜街道一位61岁女高血压患者最近3个月血压不稳,符合向大医院转诊标准,社区全科医生朱大夫在社区卫生工作站通过网络为其填写了预约单,预约人民医院的B超检查和心脏中心医生的门诊。预约信息传至人民医院,医院给患者预约到9月27日,很快预约确认信息就传回德胜社区。社区医生将预约检查单和挂号单打印出来,交给患者,同时,把这位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传送至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门诊科。到了27日这一天,患者拿着预约单直接去人民医院即可,不用再排队挂号、预约检查。据了解,肠镜、胃镜等各项需要在大医院进行的检查都可在社区预约,抽血化验可以在社区进行。检查结果将直接传到社区服务站,患者可以在社区拿到检查结果。此外,针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人民医院相关疾病的治疗专家,已经与社区全科医生共同组成11支疾病管理团队,社区医生可以与同一团队内的专家就某个病例进行视频会诊。, http://www.100md.com(赵 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