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623878
坚强我们心的长城(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08年第6期
坚强我们心的长城
坚强我们心的长城

     记者:现在电视、广播、报纸都在报道灾区的情况,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这样长时间的悲痛会不会引发心理问题?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普通百姓,专家有哪些需要提醒的?

    时勘:我觉得对于普通老百姓,我在这里讲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因为地震灾害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去世、受难,心理学研究了一个人,不管是旁观者还是亲身经历人,我们要了解一个“沮丧反应”。第一个阶段出现麻木或者敏感,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三个阶段,容易出现埋怨、自责、后悔的情况,再严重一些就回转到抑郁症状,但并不是抑郁症。这段过了之后才能进入恢复期,才能正常生活。

    下面我给大家提供4种方法。第一,用心倾听他的心声。如果有些人有了这种问题,应该寻求专家的帮助。和他交流时要用目光注视他,要有适当的支持,专心听他讲,不要做其他的事情。心理援助是听和说的艺术,听是最重要的。大自然赋予人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舌头,这是一个温和的暗示,你要去倾听时一定是听多于说。
, 百拇医药
    第二,在谈的过程当中,你可以问一点开放式的问题,“你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什么的事”,“你是不是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呀?对你来讲最困难的是什么呢?”如果你觉得他讲得太罗嗦,你可以说“你讲的第一个方法我已经听明白了,你是不是可以讲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你的眼神语调,甚至是有一点肢体动作来表达。

    尊重情感表达。特别是受灾的群众,他自己失去了亲人,你要尊重他的哀伤。现在电视里经常出现一点“不要哭,要坚强一些,甚至说一些你是男孩子,更要坚强”。这种出发点是好的,我可以理解,但对于情感宣泄未必有利。比如默哀日那天,在天安门默哀之后,民众排山倒海地喊“中国加油、四川加油”,这就是一种宣泄的方法。应该让经历过痛苦的人发泄出来、宣泄出来。

    第三,陪伴解决问题。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尝试去找一个受灾的群众,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助关系。协助他寻找需要的资源和援助,比如现在医院里有些孩子是孤儿,医生在照顾他们时能不能把他的亲友找到。对于成年人,帮助他们设立重新恢复生活的目标,他只要有一点成功的地方我们就表扬他、鼓励他。
, 百拇医药
    第四,面对灾难,幸存者要学会原谅自己。随着我们的抢救越来越接近后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面对一个事实,失踪的人可能就要逐步归入遇难者名单当中。这个时候自责,经常说的话是“为什么死的是他不是我呢?”。这次青少年遇难人数比较大一些。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原谅自己。我建议灾区各个社区能不能设置一些灵堂,让他们去哀悼。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举行告别仪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体验。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群,我想说一点我的想法,有些民间志愿者真的很感人,他们许多自发去援助,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但依旧有几点需要我们注意的:第一,去了以后一定要跟当地政府沟通,征得他们的同意。第二,避免盲目行动,一定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而且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保障。第三,遇到挫折要乐观自信。因为你这种非政府行为,受社会关注可能少一点,这个时候要学会表达和求助。第四,要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心胸坦荡,要深信志愿者工作是神圣高尚的工作。最后,要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成都,医院现在的护理人员少了,大学生就到医院里面去,对伤员做一些帮助。
, http://www.100md.com
    医护人员和新闻工作者在一线工作,每天接触大量的受灾群众,亲眼目睹种种惨状。很多医护人员是女性,女性的情感会更加敏锐。在野外时,卫生条件差一些,长期的奔波、长期的报道,这个时候更容易产生疲劳。在灾区医疗条件有限,不能有效地救治伤员,这些人群特别容易产生自责和内疚。在此我提4点建议:1.注意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自己受感染。2.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要客观面对后期现场搜索的结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医护人员和新闻记者同伴之间要交流并适度地宣泄。和患者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走出阴影。已经康复的受灾朋友以后也可以跟你认识的那些医生、护士发个短信问候,这对医护人员,还有军人,都有很好的心理抚慰作用。

    记者:一次地震让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这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对这些孤儿应该实施怎样的心理援助?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那些准备收养灾区孤儿的人有哪些需要提醒的?

    时勘:孤儿或者这次在大的浩劫和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孩子们,他们身上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学校里面,6层楼高的大楼一下子垮塌到1米多高,有的人被抢救出来,但是他看到他的同伴遇难了。现在针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孤儿,我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我有6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 百拇医药
    第一,援助孤儿的时候,不是恢复原样而是要重新找到平衡。他原来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无法去替代他们,最好是亲友来领养是最好的。很多很有善心的网友要去领养他,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让他去找到新的平衡,想办法去跟他建立一种平衡,来替代他的父母。

    第二,要告诉他,所观察到的情况未必都是真的。人在紧急的情况下,比如自己在情急情况下,当时情况来不及观察。要让他正视,有些情况未必是真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办法。

    第三,要重建这个孩子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恐慌?一个是这件事情他感到不熟悉,另一个就是他感到他不能控制或者保护人不能替他进行控制,现在恢复他的这种控制感。比如说在四川绵阳,建了新的学校之后,现在编班,做一些活动,首先是握拳头,然后是拥抱,这个时候他们就是一个集体。

    第四,要了解和讨论并支持孩子的情感表达、情绪表达,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他说的语言系统可能更加明朗一些,但他会稍稍有一点儿歇斯底里,比如哭或者叫出来。
, 百拇医药
    第五,你要真正领养这个孩子,他会在短时间里出现行为的退化和混乱。这个时候一定要容忍。

    第六,孩子们会去归因。什么事情发生了,它的原因是什么,像现在小孩考试考差了,他就说老师把题压偏了,考试考好了就说自己是个天才。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对做错,更好的让孩子归因。

    即使不去领养孩子,在和这些儿童接触的时候,网友朋友是不是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跟他们交流。

    记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人从电视播报的画面中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被从瓦砾中营救出来的孩子,大多并没有哭喊,他们表情麻木、迟滞,似乎对外界失去反应能力,这种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一些幸存的成年人身上。大灾以后,普遍出现的心理反应是什么样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据您了解现在灾区群众普遍的心理状态怎样?

    时勘:首先我作为一个公民,也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我在这里再次对这次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所受难的民众表示深切的哀悼。大的灾害以后,我先谈谈对总体情况的一些看法。总体来讲,这次灾难因为死亡人数已经是近7万人,再加上目前还不明下落的还有近2万人,地震的惨烈程度应该说是建国以来最大的。
, http://www.100md.com
    人们应该从三方面考虑:第一,表现在生理上的。由于亲眼目睹大的灾难,人们原有的平静心情被彻底打破了,在生理本能下必然产生焦虑。在行为上来讲,可能会出现慌乱的行为,包括在余震的时候,现在有一种恐惧,实际上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完全是麻木了,麻木就会导致人在应对各种情况的时候反应比较慢,这个时候可能会造成新的伤害。另外就是惊恐,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非常敏感,这就不利于我们作出一些正确的判断。总体讲有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

    面对这种大的惊恐,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不错,但是在数月后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问题。网友们,特别是在灾区的一些网友,我想谈谈怎么样看待这些孩子,他们跟成人行为表现的一些差别。作为儿童来讲,他跟成人相比较,因为他的思维和发达能力比成人不太成熟些,特别是年龄小,他可能表现的更加明确,他无法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转移的方式,比如说转移到生理和行为上,比如说睡眠不好、神情呆滞、做恶梦、不说话,这个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宣泄,按照孩子的心理规律进行心理辅导和援助。, http://www.100md.com(素 问)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