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250031
2011十大健康新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2年第1期
     2011年,可谓“多事之秋”:我们困惑“瘦肉精” 缘何十年难禁绝,“史上最严”的整治行动能管住抗生素吗?我们为可能出现在餐桌上的地沟油而焦虑,为同仁医院女医生被砍而忧虑医患关系……2011年已经结束,进入公众视野的健康新闻不可谓不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生命健康,有了更为强烈的关注意识。

    新闻背景

    最黑心事件:地沟油流向餐桌

    2011年4月,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历时4个月,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全面证实。

    地沟油,凸显三大监管缺失

    地沟油泛滥成灾,是不争的事实。有权威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人们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 http://www.100md.com
    地沟油的泛滥,暴露出了我国在监管上的三大缺失。

    首先,检测方法落后,标准缺失。国家对什么是地沟油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按照现有的食用油检测标准,甚至可以得出地沟油符合食用油标准的荒谬结论。其次,监管不力。在警方侦破的这起案件中,在掏捞、粗炼、倒卖、加工、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都没有看到有关部门的身影,使涉及多个环节的地沟油犯罪成了监管盲区。再次,现在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还处在一种无序状态,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该如何管理地沟油?各国都有成熟的办法可以借鉴,只要花点心思,完全可以找到适合中国的管理办法。如果仅仅是打击,在监管方面还是处于封闭、推卸责任的层次,要想管好地沟油是不太可能的。

    ——王军荣

    新闻背景

    最震惊事件:同仁女医生被砍
,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徐文被以前的病人王宝洺砍成重伤。徐文被砍后,引起的社会反响呈“一边倒”趋势:“患者是没有办法,选择了暴力”,“媒体成了医院的代言人?”

    医患纠纷,需建立调处主渠道

    同仁医院是这样评价徐文医生的:她不是一个一般的医生,一般的医生难以取得她现今取得的成就。徐文40岁当上博导,是我国在这一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医生。如果这次徐文不能顺利恢复,不能再重新站上手术台,那将是我国医学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患者的损失!

    我们相信,这样的评价客观而公正。徐文医生真的是一位非常好的医生,43岁,留美医学博士、同仁医院咽喉科主任、国内知名的咽喉疾病专家。可她被5年前接诊的一位喉癌患者猛刺了17刀。

    2006年10月19日,王宝洺在同仁医院接受了徐文医生主刀的支撑喉镜CO2激光右声带切除术(Ⅱ型)。王宝洺认为该手术失败,癌细胞没有完全切除,导致其不得不再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做喉切除手术,造成失声。2008年,王宝洺向法院提起起诉,索赔1700万元,未果。2011年,血案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徐文血案的发生,让我们再一次审视中国的医患冲突。如果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患者,有有效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接诊医生发生失误,患者向有关部门提起诉讼的渠道畅通;如果医院能正视错误并作出积极的赔偿;如果患者的起诉不石沉大海,状告有门,他们会以命相搏吗?

    我们的问题是,如果弱者的权利仍然得不到保护,如果医患纠纷仍然缺少调处的主渠道,下一个徐文血案又会发生在哪里?

    ——魏雅华

    “8毛门”,呼唤理性与信任的回归

    新闻背景

    最荒唐事件:“8毛门”

    在深圳龙岗开牙医诊所的陈刚喜得贵子,可是儿子降生以后,肚子有点鼓,深圳市儿童医院给孩子拍了十几张X光片后,疑患儿有先天性巨结肠,建议进行造瘘手术,手术费用可能超过10万元。然而陈刚隐约觉得有些蹊跷,他拒绝了手术,并带孩子到广州治疗,结果仅用了8毛钱的药就治“好”了孩子的病。9月5日,陈刚一家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讨要说法。但不久新生儿旧病复发,远赴武汉就医,并进行手术。最后的病理诊断依然是“先天性巨结肠症”。陈刚随后向深圳市儿童医院致歉,并承认医院最初的诊断是正确的。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患儿的治愈以及陈刚的公开道歉,喧嚣一时的“8毛门”事件就此尘埃落定。还算及时,患儿得到了正确的救治,避免因病情恶化威胁生命。回过头来盘点全部事实真相,并非如当初舆论所臆想的那样黑暗,一度遭受冤屈的深圳儿童医院及主治医生被彻底洗清,患儿家属也从痛苦纠结中走了出来,生活再度回归正常。

    “8毛门”事件给公众带来的冲击和反思,却并未因事件的终结而结束,反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如果说在事件之初,我们还可以用“真相不明”“信息匮乏”等字眼,来为当初一边倒的舆论、非理性的攻击、肆意宣泄的口水做挡箭牌。那么,在事件终结之后,我们就该像陈刚一样,为此做出真诚的道歉,为当初不理性、不信任的态度做彻底反思。

    “你的声音我听不见,现在是太吵太闹”,这句歌词很形象地概括出“8毛门”事件的时代背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媒体的过度渲染、猎奇,对一些公共事件缺乏理性坚守和专业性知识报道等,使之在某些时候会偏离作为一个社会记录者的角色。舆论则掺杂进了过多的个人情绪,理性思辨不足,常识判断力欠缺,专业素养不够,各说各话,却很难低下头做一位善意的倾听者和思考者。
, http://www.100md.com
    正如陈刚所言,“8毛门”只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个案,因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无知及一时冲动,致使事情走到这一步。陈刚身为一个牙科医生,却不信任同行的专业诊断,这是莫大的讽刺!医患身份的尴尬轮换、基本信任的极度匮乏,让公众看到了医疗领域的大溃败,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没有谁能置身事外。而在当下的社会中,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理性与信任,是时下最欠缺的东西,也是医治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良方。“8毛门”事件再次激起公众对理性与信任的呼唤,对重塑社会道德秩序的渴望。坚守理性,保持信任,方能拨开层层迷雾,见到真理之光,构建社会和谐。

    ——江德斌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

    新闻背景

    最严厉事件:
, 百拇医药
    史上最严的抗生素整治行动

    2011年10月14日,卫生部宣布,将以三年为周期,对全国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这项行动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整治,在我国医疗界掀起了一场滥用抗菌药的整治风暴。“作为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表示,不夸张地说,抗生素毁掉了中国一代人。

    从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今天,人类已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不下万种。

    有资料表明,抗生素的使用让人类健康存活的寿命延长了24年,死亡率下降了1/2。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抗生素的出现,现在世界70亿人口原本可能只有35亿左右。它挽救了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人的性命。

    但是,抗生素在扮演着无所不能的“超人”角色的同时,其副作用带来的健康危害已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美国医生劳伦斯·威尔森曾发表文章列举了抗生素的十大罪状,包括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造成过敏反应及耳肾毒性、解构肠内有益菌丛等。
, http://www.100md.com
    在我国,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危害也很明显。比如四环素牙。许多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人,都有着一口变黄的四环素牙。这是在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族的药物造成的。这种标志性的牙齿成了抗生素在那代中国人身上打下的深深的烙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容易致儿童耳聋。据了解,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比例的30%~40%;抗生素同时损伤人的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这是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带来的危害;此外,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和二重感染。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前者最常见也更为严重,甚至可能致命。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引起的二重感染,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常见;滥用抗生素还加剧了细菌的耐药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杨永弘表示,“在北京儿童医院,上世纪80年代细菌耐药性在10%以下,现在细菌的耐药性达到了70%,甚至更高。”

    对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表示十分担忧。他说,如果我们走到“后抗生素时代”,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就好像又回到了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将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可怕后果。
, http://www.100md.com
    要止住这股滥用之风,不仅要提高医院和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还应该改变百姓的观念,对滥用现象常念“紧箍咒”。

    专家建议,用抗生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就不用两种;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田 野

    “道德工业”是“消费和谐”之基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近几年,各地“瘦肉精”猪肉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

    为维护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我国政府早就明令禁止并严厉打击使用“瘦肉精”行为。对于法律的制裁,养殖户心知肚明,双汇集团更不会不清楚。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瘦肉精”猪肉还是流入了双汇这样以质量把关严格著称的知名肉制品企业。
, http://www.100md.com
    养殖户表示:“不加也不中,不加的猪卖不了。”原来,养殖户之所以偷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主要是为了迎合一些买猪人的要求。尽管一头猪加“瘦肉精”的成本才几元钱,但看上去卖相好,容易出手。而在猪贩曹复兴看来,“双汇名义上不要‘加精’的猪,可实际上它专要‘加精’的猪。为啥?出来的肉好出手啊!”

    显而易见,用“瘦肉精”喂的猪能够顺利进入双汇公司,并不在于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就无法检测。

    其实,在消费领域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中,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而经营者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则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构建新型“道德工业”,才是实现“消费和谐”之基。

    ——徐云鹏

    新闻背景

    最坑爹事件:
, 百拇医药
    双汇被曝含“瘦肉精”

    2011年,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了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看病难”难在资源不平衡

    有专家认为,一些知名医院之所以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医疗资源有限,求医的患者太多。那么,为什么患者都要去知名医院?一名来自吉林的女患者的经历或许可以回答这一问题。

    这名女患者在当地一家二甲医院工作,但一年总要来北京的医院看几次病。“我们那儿的医生根本就没听说过我这个病,而且我们医院只有一名中医。”这名女患者说,她所在的医院与北京的医院有着“天壤之别”。她1984年毕业到医院工作后,单位就送她们到省立医院去进修,之后年年都有进修。但大约从1995年起,就再也没有进修过。“今年七八月我们听了一次培训课,才知道在这些年里,医学是怎样迅速地发展。而我们平时上班就跟玩儿似的。”
, http://www.100md.com
    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导致看病的都想上知名医院,就像上大学都想上北大、清华一样。特别是对外地病人来说,来一次北京不容易,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来的。

    国内一家著名大医院某科室主任说,在中国,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被分到哪一级的医院,他的水平基本就被固定在那个层次。“如果不解决资源不平衡这个本质问题,一切措施都只能缓解而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问题”。

    因此,要解决预约挂号出现的尴尬局面,真正解决百姓就医难问题,除了要打击号贩子之外,还应平衡医疗资源。

    ——韩乐悟

    新闻背景

    最纠结事件:

    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启用

    北京市卫生局7月开始启用统一预约挂号平台,但自从推行网络和电话预约挂号后,在30家三级医院投放的号源中只有约1/3被成功挂出,这意味着超100万号源被闲置。这些闲置的号源主要是各大医院的普通号和非重点科室号。而与此同时,不少知名医院出现了“一号难求”的现象。大量的就医需求都“聚焦”在知名专家、热门科室上。
, 百拇医药
    制药行业恶性竞争亟待规范

    “尼美舒利”风波随着国家药监局的回应而平息。在大多数的临床试验中,“尼美舒利”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业界专家也一致认可该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而就是这个普通的退热药,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在争论的背后,也反应出制药行业的竞争亟待规范。

    对于药品、食品和日化产品等与大众生活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商品,普通人并不了解其化学成分的安全性,也很难界定各种传闻中的准确性。只要负面消息一曝光,往往就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给行业的稳定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因素。

    新闻背景

    最争议事件:“尼美舒利”退市

    国家药监局2011年5月21日表示,调整“尼美舒利”临床使用,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国家药监局要求,“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作为抗炎镇痛的二线用药,只能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适应症限于如骨关节炎等慢性关节炎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100毫克,疗程不能超过15天,并应依据临床实际情况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最短的疗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尼美舒利”事件,源起于2010年11月召开的北京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当时,该论坛直指“尼美舒利”肝肾毒性大的问题,并推荐使用同类产品扑热息痛和布洛芬。该论坛宣称,“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后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

    这件一度引发强烈争议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其后被媒体曝出,其实质很可能是一场通过媒体与网络上演的商战大戏。企业暗地里的“擂台”,涉及了诬陷与反击等“老套”竞争桥段,赚足眼球的同时也令人胆战心惊。未涉及的企业盘算着坐收渔翁之利,急于想知道药品安全与否的公众和涉事企业一起成为受害者。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发展环境相比,中国许多企业发展时间短,在改革的过程中多处于被动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这样的环境促使了企业恶性竞争的滋生。

    ——谷一平

    让善良成为善良者的通行证
, http://www.100md.com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出台显然是迫于现实的无奈。当一个有关道德行为的事件上升为公共事件时,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制度的指导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德的导向。

    正如著名法学家波斯纳所言:“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道德争论会进行得最为激烈;当人们缺乏可以客观重复的知识时,他们就会退守,依赖根植于个人心理与教养的直觉和个人经验”。每次“老人摔倒无人扶”的消息一曝出,都会引起轩然大波,讨论最多的依然是公民道德修养,这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人们对美好品德的期待及对“好人无好报”现象的本能反抗。这表明,我们的社会依然有维护高尚道德的激情,依然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主流价值观。

    通过制度设计和社会舆论呵护善良,让善良成为善良者的通行证,会减少人们向善的社会风险。我们希望《指南》能够指导人们行善,面对跌倒的老人时不再充当无情的看客。但我们更希望人们在没有任何指导和约束的情况下主动行善,若人心不彰、制度不明,再严谨的技术指导也如同隔靴搔痒。
, 百拇医药
    ——贾林阳

    新闻背景

    最尴尬事件:

    老年人跌倒救助指南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于2011年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抢购碘盐折射国人科学素养缺失

    日本发生核泄漏,中国各大超市都出现了抢购碘盐风潮,而日本却未发生同类现象,这在一个方面折射了国人科学素养的缺失。

    人们抢购碘盐的首要理由是:碘盐中的稳定性碘可以防护放射性碘(I131),后者是核泄漏事故中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之一。而疾病控制专家表示,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少防辐射效果。
, 百拇医药
    人们抢购碘盐的第二个理由是:担心海洋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继而污染了海水中提取的食盐。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首先,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周边的海水是安全的。其次,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资源充裕,供应不成问题,即使是海盐,亦远离日本,被污染的可能性极小。

    全国抢购食盐现象暴露了国民科学素养的缺失,在突发事件面前缺乏冷静的头脑、认真的分析,盲目和无知导致了大范围内的跟风现象。

    ——丁洪先

    新闻背景

    最不靠谱事件:

    多地抢购碘盐致其脱销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引起了日本的核危机。由于听信碘盐可以防核辐射的谣言,中国大陆多个地区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风潮,虽然专家一再称吃盐防辐射不靠谱,但不少百姓仍继续盲目抢购。
, 百拇医药
    “血荒”实质是“信任荒”

    新闻背景

    最急迫事件:多地血库告急

    2011年入秋以来,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多个城市的血库告急。特别是随着大风降温天气的到来,“血荒”这个涉及生命安危的话题,一次次拨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让2011年冬季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志愿者的温暖和爱心。

    公民无偿献血制度的核心是无偿献血和免费用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交易行为,“自利”的同时实现“互利”。但是我们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却违背了这项原则。

    当然不能一味地强调利益交换。在人类的行为中,基于同情的纯粹的利他行为是存在的。但是一旦面对利他却损己的行为,除了一些道德非常高尚的人外,大多数人会选择退缩。一项关于不愿意献血原因的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担心因献血感染疾病,占到46.4%。此外人们还担心献的血会被拿去牟利。

    这是血液供应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担心自己的利益被损害,不满自己的权利被忽悠,愤怒自己的爱心被利用。而这些原因的根源,就是信任的丧失。这种不信任是基于当下的社会现实。 如此大面积的“血荒”,要想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必须是信任的重建,这是当下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

    ——黄小伟, 百拇医药(苗小芹 万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