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为何总跑不过暴雨
一场暴雨,几乎致残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150处道路积水,20多处片区内涝,2000多辆汽车受淹,200航班取消,交通大动脉广深高速暂停运转,广深铁路动车停运。除了街道上漂浮的汽车和抓起的鱼,给人些许苦笑外,一个特大问号仍然不肯离开人们的脑际:住在这个城市可靠吗?
万幸的是,灾情仍可控制。而带有嘲讽口吻的解释,比如深圳的排水管是按“一年一遇”的标准建造的,是按照苏联模式建造的,也不怎么靠谱。在较早前建成的罗湖、福田两区,水灾就很轻,恰恰是近年新建的南山、宝安两区以及快马加鞭建设中的光明新区、龙华新区,水灾严重。但无论存在怎样的差别,都不能证明生活在这个城市就是安全的。要是加上雨中人们的德行突然“滑坡”,不遵守交通秩序,不保持出行的起码规范,焦虑感会油然而生。城建质量,基础保障,都被一场雨冲刷出失误,甚至是严重缺憾。
经济学家常说“后发优势”,无论新兴城市还是新兴经济体,都能汲取先行者的教训,从而使城市更完美。如果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深圳所显示的似乎是相反的案例。就城建而言,新兴城市最应该汲取的教训是,让城市走在暴雨前面,在建设中提前给城市注入“疫苗”,防患于未然。水灾、内涝、污染、垃圾处理等,在人类城市建设史上有丰厚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几乎为新兴城市提供了所有“备注”和现成的技术标准,但是中国的许多新城市建设,都似乎删减了地下工程,而把地面上的楼层高度和华丽度作为“崛起”的象征。
对城市“排泄系统”的重视,世界各地有先有后。巴黎从1833年就开始布局地下水道系统,美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基本完成于1970年,日本则完成于1990年代初期。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城市能够抵御“五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暴雨。
按理说,中国地方政府在城建上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权力和主动性,在新兴城市的建设上,该比先行性城市更具优势,更注重地下设施建设,但一次次的城市水灾还是发生了。也因此,欧美的媒体只刊发深圳水灾图片,而不作更深入的报道,很有“无语”之感。
无论是深圳还是别的城市,城市扩张的规模和速度可能会超出想象,但降雨量的数据还是有记录可查。那么为什么不能好好计算一下“排泄系统”的建构?为什么总崇拜想象中只吃不拉的貔貅,而不能从自然原理来考虑城市建设的未来?相关部门需要改变的不仅是政绩观、效率观,还有决策方式。, http://www.100md.com(陈冰)
万幸的是,灾情仍可控制。而带有嘲讽口吻的解释,比如深圳的排水管是按“一年一遇”的标准建造的,是按照苏联模式建造的,也不怎么靠谱。在较早前建成的罗湖、福田两区,水灾就很轻,恰恰是近年新建的南山、宝安两区以及快马加鞭建设中的光明新区、龙华新区,水灾严重。但无论存在怎样的差别,都不能证明生活在这个城市就是安全的。要是加上雨中人们的德行突然“滑坡”,不遵守交通秩序,不保持出行的起码规范,焦虑感会油然而生。城建质量,基础保障,都被一场雨冲刷出失误,甚至是严重缺憾。
经济学家常说“后发优势”,无论新兴城市还是新兴经济体,都能汲取先行者的教训,从而使城市更完美。如果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深圳所显示的似乎是相反的案例。就城建而言,新兴城市最应该汲取的教训是,让城市走在暴雨前面,在建设中提前给城市注入“疫苗”,防患于未然。水灾、内涝、污染、垃圾处理等,在人类城市建设史上有丰厚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几乎为新兴城市提供了所有“备注”和现成的技术标准,但是中国的许多新城市建设,都似乎删减了地下工程,而把地面上的楼层高度和华丽度作为“崛起”的象征。
对城市“排泄系统”的重视,世界各地有先有后。巴黎从1833年就开始布局地下水道系统,美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基本完成于1970年,日本则完成于1990年代初期。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城市能够抵御“五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暴雨。
按理说,中国地方政府在城建上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权力和主动性,在新兴城市的建设上,该比先行性城市更具优势,更注重地下设施建设,但一次次的城市水灾还是发生了。也因此,欧美的媒体只刊发深圳水灾图片,而不作更深入的报道,很有“无语”之感。
无论是深圳还是别的城市,城市扩张的规模和速度可能会超出想象,但降雨量的数据还是有记录可查。那么为什么不能好好计算一下“排泄系统”的建构?为什么总崇拜想象中只吃不拉的貔貅,而不能从自然原理来考虑城市建设的未来?相关部门需要改变的不仅是政绩观、效率观,还有决策方式。, http://www.100md.com(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