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柠蒎与香菊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桉柠蒎、香菊胶囊联合应用下取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1例,对照组用药选择盐酸氨溴索,观察组采用香菊胶囊与桉柠蒎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结果:治疗效果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90.49%(3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44%(1/41)、4.88%(2/4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中,药物选择桉柠蒎、香菊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桉柠蒎;香菊胶囊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069-0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各年龄段群体中均可能发病,临床特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内有积液,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药物控制为主,如盐酸氨溴索,需注意的是,该药物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中可发挥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研究资料中指出采用香菊胶囊、桉柠蒎联合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将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中,香菊胶囊、桉柠蒎联合用药下取得的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2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2-63岁,中位年龄(35.6±8.5)岁。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3-60岁,中位年龄(37.0±6.0)岁。入选标准:①结合患者主诉症状包括耳鸣、耳痛、鼻塞,并给予相关检查,有鼓膜充血、鼻道脓涕等表现;②给予纯音听阈测试,均有一定听力损失表现;③对试验研究知情同意;④无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史、意识障碍情况。对比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做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1周均给予罗红霉素抗生素服用,并配合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1周后,对照组入组患者用药选择盐酸氨溴索,每日用药3次,每次1篇。观察组治疗药物选择香菊胶囊、桉柠蒎,其中香菊胶囊每日用药3次,每次4粒,桉柠蒎用药每日3次,每次1粒。用药1个疗程,7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评价标准:①临床症状如涕多、耳鸣、耳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无积液征,给予纯音听阈检查,结果提示为A型,视为显效;②临床症状有极大程度的缓解,纯音听阈检查为A型或B型;③症状无显著变化,甚至有用药后症状无变化情况。取其中显效与有效例数纳入治疗有效率计算中。同时,对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采用WPS xls录入汇总,统计学处理通过软件SPSS21.0实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均由数(n)或率(%)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采用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義。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 治疗效果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90.49%(3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1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不良反应情况,用药期间观察组1例恶心症状,发生率2.44%(1/41),对照组1例头痛、1例恶心反应,发生率4.88%(2/4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耳鼻喉科常见急性病类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免疫反应、感染有较大关联,同时受咽鼓管功能影响,如鼻咽癌、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等。临床治疗中要求充分把握治疗时间,及时就医诊疗,避免有其他并发症如胆固醇肉芽肿、粘连性中耳炎发生,对患者听力带来严重影响。特别部分咽鼓管功能,若发生障碍,将导致中耳内有负压环境形成,为积液的产生提供可能。这就要求临床治疗中,将积液消除,使中耳通气引流得到改善。
临床药物选择中,常规药物以鼻腔减充血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为主,药物应用下通常可起到症状缓解作用,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情况,考虑将香菊胶囊、桉柠蒎引入。从香菊胶囊药物看,包含多种中药成分,如川芎、白芷、防风、黄芪、野菊花、夏估草、甘草以及化香树果序等,用药下游通窍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药物以化香树果序为主药,其余佐药应用效果都较为明显,如夏估草可消肿排脓,黄芪利窍通塞等。药物应用下可使比鼻咽部变态反应得到缓解,咽鼓管功能恢复下,改善中耳炎症状。而桉柠蒎药物应用下,其药理作用表现在使鼻咽部纤毛清除功能恢复,加快排出中耳积液,避免因积液的存在而使病理进程恶性循环,同时,在使咽鼓管开放压力降低下,保证引流通畅,使中耳炎病症得到改善[2]。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用药选择香菊胶囊、桉柠蒎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达到95.12%(39/41),与对照组90.49%(3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联合用药下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在不良反应情况上,两组患者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其说明联合用药下有较高的安全性。需注意的是,临床用药治疗中,还需指导患者做好自我护理工作,如避免进水,且注意切忌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保证治疗效果。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中,药物选择桉柠蒎、香菊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景鹏,方志兵,陈明扬,等.桉柠蒎软胶囊联合咽鼓管吹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129-130.
[2] 赵宇,陈剑,韩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外袭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3):475-477., 百拇医药(孙靖 蔡航 陈晓佳)
【关键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桉柠蒎;香菊胶囊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069-0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各年龄段群体中均可能发病,临床特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内有积液,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药物控制为主,如盐酸氨溴索,需注意的是,该药物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中可发挥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研究资料中指出采用香菊胶囊、桉柠蒎联合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将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中,香菊胶囊、桉柠蒎联合用药下取得的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2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2-63岁,中位年龄(35.6±8.5)岁。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3-60岁,中位年龄(37.0±6.0)岁。入选标准:①结合患者主诉症状包括耳鸣、耳痛、鼻塞,并给予相关检查,有鼓膜充血、鼻道脓涕等表现;②给予纯音听阈测试,均有一定听力损失表现;③对试验研究知情同意;④无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史、意识障碍情况。对比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做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1周均给予罗红霉素抗生素服用,并配合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1周后,对照组入组患者用药选择盐酸氨溴索,每日用药3次,每次1篇。观察组治疗药物选择香菊胶囊、桉柠蒎,其中香菊胶囊每日用药3次,每次4粒,桉柠蒎用药每日3次,每次1粒。用药1个疗程,7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评价标准:①临床症状如涕多、耳鸣、耳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无积液征,给予纯音听阈检查,结果提示为A型,视为显效;②临床症状有极大程度的缓解,纯音听阈检查为A型或B型;③症状无显著变化,甚至有用药后症状无变化情况。取其中显效与有效例数纳入治疗有效率计算中。同时,对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结果采用WPS xls录入汇总,统计学处理通过软件SPSS21.0实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均由数(n)或率(%)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采用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義。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 治疗效果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90.49%(3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1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 不良反应情况,用药期间观察组1例恶心症状,发生率2.44%(1/41),对照组1例头痛、1例恶心反应,发生率4.88%(2/4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耳鼻喉科常见急性病类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免疫反应、感染有较大关联,同时受咽鼓管功能影响,如鼻咽癌、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等。临床治疗中要求充分把握治疗时间,及时就医诊疗,避免有其他并发症如胆固醇肉芽肿、粘连性中耳炎发生,对患者听力带来严重影响。特别部分咽鼓管功能,若发生障碍,将导致中耳内有负压环境形成,为积液的产生提供可能。这就要求临床治疗中,将积液消除,使中耳通气引流得到改善。
临床药物选择中,常规药物以鼻腔减充血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为主,药物应用下通常可起到症状缓解作用,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情况,考虑将香菊胶囊、桉柠蒎引入。从香菊胶囊药物看,包含多种中药成分,如川芎、白芷、防风、黄芪、野菊花、夏估草、甘草以及化香树果序等,用药下游通窍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药物以化香树果序为主药,其余佐药应用效果都较为明显,如夏估草可消肿排脓,黄芪利窍通塞等。药物应用下可使比鼻咽部变态反应得到缓解,咽鼓管功能恢复下,改善中耳炎症状。而桉柠蒎药物应用下,其药理作用表现在使鼻咽部纤毛清除功能恢复,加快排出中耳积液,避免因积液的存在而使病理进程恶性循环,同时,在使咽鼓管开放压力降低下,保证引流通畅,使中耳炎病症得到改善[2]。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用药选择香菊胶囊、桉柠蒎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达到95.12%(39/41),与对照组90.49%(3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联合用药下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在不良反应情况上,两组患者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其说明联合用药下有较高的安全性。需注意的是,临床用药治疗中,还需指导患者做好自我护理工作,如避免进水,且注意切忌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保证治疗效果。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中,药物选择桉柠蒎、香菊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景鹏,方志兵,陈明扬,等.桉柠蒎软胶囊联合咽鼓管吹张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129-130.
[2] 赵宇,陈剑,韩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外袭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3):475-477., 百拇医药(孙靖 蔡航 陈晓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