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
【摘 要】目的: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接收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阿司匹林,研究组2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这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患者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 脑缺血发作
【中圖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76-02
短暂性脑缺血(TI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1-2],以老年人居多,短暂性脑缺血是因患者脑部发生局灶性症状,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如果在初期没能及时诊疗,尤其是中老年人极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等一系列并发症。目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该病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措施[3]。不过对于该病究竟是采取双联还是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尚存在一些争议。为近一步研究治疗情况,现报道笔者所在医院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方法与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4月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6~67岁,平均(42.6±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入院前均未用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6~67岁,平均(42.7±5.6)岁;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42.5±5.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所有病例严格控制其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水平,对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需采取措施控制血压,同时给予改善脑循环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采取100 mg/d,1次/d口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75 mg/d,1次/d治疗。用药1个月为一疗程,持续进行3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脑缺血发作率下降75%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发作概率下降为45%~75%;无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反复发作未被控制,出现了脑卒中等现象[5]。总有效=显效+有效。同时观察比较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满意度。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发出40份,回收40份,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发作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时间缩短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1例牙龈出血,1例过敏,2例复发TIA,对照组9例出现恶心呕吐,7例消化道出血,8例牙龈出血,7例过敏,10例复发TIA,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情况下,极易导致脑卒中发生,差不多超过一半的患者往往在2~3 d会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发作后第1年时间内出现脑卒中的危险性在10%左右。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在提高,高蛋白质、高脂肪同时也在大量的摄入,引起身体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上升。患者若未及时得到救治可能慢慢会进展成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尽早治疗该病十分关键。
伴随年龄的增长和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粥样斑块周围逐渐聚集血小板,在大脑局部慢慢形成血栓,一旦斑快脱落,使血液同血管内皮胶原二者接触形成新栓塞,最终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该栓塞是血小板和血管的内皮下胶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治疗基础是要进行抗血、溶栓、抗凝小板聚集治疗,再稳定好血糖、血压等因素。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清热祛痛药物,它能够抑制血小板COX阻断TAX2来抑制住血小板的聚集效果,但是有30%左右的患者会对阿司匹林产生抵抗,阿司匹林对其无法产生作用。氯吡格雷同样作为一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以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特异性的结合,进一步使ADP对cAMP的活性减少,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的活化阶段,从而对血小板聚集发挥了抑制作用。有研究报道指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能够明显弥补仅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缺陷,使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增强,出现恶心呕吐、肠道不适、出血,复发TIA的概率大大减小。目前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对策比较常用的还是选择单方抗血小板制剂。不过本研究联合应用双联抗血药物治疗,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进一步肯定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要更佳。同时研究还表明,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发作时间较单用药的对照组明显缩短。因此进行积极有效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使血液黏度降低,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恢复可逆的受损神经细胞,减少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患者可发挥更加显著的治疗作用,有效减少发作脑卒中,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探讨深入研究,最终寻求临床最佳的用药途径。
参考文献
[1] 白维,李尧,刘阳,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1):42-43.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2092-2096.
[3] 李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西南军医,2011,13(6):1111-1112., 百拇医药(钟海锋)
【关键词】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 脑缺血发作
【中圖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76-02
短暂性脑缺血(TI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1-2],以老年人居多,短暂性脑缺血是因患者脑部发生局灶性症状,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如果在初期没能及时诊疗,尤其是中老年人极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等一系列并发症。目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该病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措施[3]。不过对于该病究竟是采取双联还是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尚存在一些争议。为近一步研究治疗情况,现报道笔者所在医院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方法与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4月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6~67岁,平均(42.6±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入院前均未用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6~67岁,平均(42.7±5.6)岁;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42.5±5.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所有病例严格控制其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水平,对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需采取措施控制血压,同时给予改善脑循环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采取100 mg/d,1次/d口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75 mg/d,1次/d治疗。用药1个月为一疗程,持续进行3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脑缺血发作率下降75%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发作概率下降为45%~75%;无效:治疗后,患者脑缺血反复发作未被控制,出现了脑卒中等现象[5]。总有效=显效+有效。同时观察比较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满意度。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发出40份,回收40份,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发作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时间缩短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1例牙龈出血,1例过敏,2例复发TIA,对照组9例出现恶心呕吐,7例消化道出血,8例牙龈出血,7例过敏,10例复发TIA,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情况下,极易导致脑卒中发生,差不多超过一半的患者往往在2~3 d会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发作后第1年时间内出现脑卒中的危险性在10%左右。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在提高,高蛋白质、高脂肪同时也在大量的摄入,引起身体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上升。患者若未及时得到救治可能慢慢会进展成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尽早治疗该病十分关键。
伴随年龄的增长和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粥样斑块周围逐渐聚集血小板,在大脑局部慢慢形成血栓,一旦斑快脱落,使血液同血管内皮胶原二者接触形成新栓塞,最终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该栓塞是血小板和血管的内皮下胶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治疗基础是要进行抗血、溶栓、抗凝小板聚集治疗,再稳定好血糖、血压等因素。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清热祛痛药物,它能够抑制血小板COX阻断TAX2来抑制住血小板的聚集效果,但是有30%左右的患者会对阿司匹林产生抵抗,阿司匹林对其无法产生作用。氯吡格雷同样作为一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以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特异性的结合,进一步使ADP对cAMP的活性减少,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的活化阶段,从而对血小板聚集发挥了抑制作用。有研究报道指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能够明显弥补仅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缺陷,使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增强,出现恶心呕吐、肠道不适、出血,复发TIA的概率大大减小。目前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对策比较常用的还是选择单方抗血小板制剂。不过本研究联合应用双联抗血药物治疗,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进一步肯定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要更佳。同时研究还表明,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发作时间较单用药的对照组明显缩短。因此进行积极有效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使血液黏度降低,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恢复可逆的受损神经细胞,减少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患者可发挥更加显著的治疗作用,有效减少发作脑卒中,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探讨深入研究,最终寻求临床最佳的用药途径。
参考文献
[1] 白维,李尧,刘阳,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1):42-43.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2092-2096.
[3] 李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西南军医,2011,13(6):1111-1112., 百拇医药(钟海锋)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