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1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所有118例新生儿平均分到观察组与对照组当中。在对照组中,为其中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在观察组中则实施新生儿干预护理措施。结果:将对照组与观察组中新生儿脐部出现感染情况的概率进行对比,表明观察组出现脐部感染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并且存在显著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实施预防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概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關键词】 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30-01
引言:婴儿的呱呱坠地,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均是无比幸福的事情。其中,对于新生儿来说,由于其刚刚出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同时脐部存在开放性的创面,所以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一旦遭受病菌的侵袭,则可能会引发新生儿出现全身感染,对其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新生儿脐部出现感染,需要对此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现对此做如下叙述。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在本院妇产科出生的11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配到观察组与对照组当中。此外,在118例新生儿当中,男性为60例,女性为58例,体重均不小于2.6kg,并且所有新生儿均无其它感染症状表现,对照组与观察组中的新生儿基础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当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要在2分钟内对脐部以及周边皮肤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来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在距离脐部1mm左右位置用气门芯进行结扎,并在结扎区域上方5mm位置将脐带剪断,随后用碘伏来进行消毒,最后使用脐包来对肚脐进行包扎。之后,在新生儿出生第二天,护理人员可为新生儿进行洗澡,并在洗完澡后实施暴露法。在对照组中,给予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新生儿除了每天进行沐浴外,还用一定浓度的乙醇进行脐部消毒,待擦干身体后,将爽身粉均匀的抹在新生儿的身体上。观察组则实施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 百拇医药 1.2.1 加强脐部护理 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并在脐部周围使用酒精或者碘伏来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每天消毒次数不少于两次。通常来说,建议让新生儿的脐带自然的脱落,尽量避免剪脐。此外,作为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的脐部予以细致观察,以免因渗液、出血等问题发现的不及时而导致新生儿脐部出现感染。另外,有关文献指出,为了更好的防止感染在脐部周围出现,做好脐部干燥护理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在日常护理期间,指派专人对新生儿沐浴区域实施消毒,加强沐浴用品的管控力度,从而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概率。
1.2.2 选择合适的消毒液 在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过程中,最常用的消毒液非碘伏莫属,并且其具有极强的杀菌效果,可显著的消灭病毒、细菌等。同时,作为常用的消毒液,碘伏对新生儿娇嫩皮肤的刺激性也较小,更加容易清理,并且当在新生儿脐部涂抹上碘伏后,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细菌进入脐部创口处,所以碘伏是用来进行新生儿脐部消毒的首选。
1.2.3 其他护理 由于产房存在较多的流动人员,所以如果消毒环节存在问题,则会极大的提升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概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抚摸新生儿前,要用消毒液将手清晰干净,并注意为新生儿进行沐浴时的手法,做到细致护理,同时注意对产房进行消毒,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出现的几率。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新生儿对比数据均采用(%)表示,并使用x2进行检测;脐带脱落时间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脐部感染、脐周皮损、脐带脱落时间情况比较两组的脐部感染、脐周皮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脐带脱落时间,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所谓脐带,指的是一种与胎儿和胎盘进行的连接的条絮状组织,通过脐带的作用,新生儿可以和母体进行氧气交换、供给营养物质以及排出代谢产物等。当婴儿出生后,脐带便会结束使命而自然脱落。此外,当新生儿出生后,外部环境中的细菌便会在皮肤上繁殖,并且各类细菌均会在新生儿皮肤上陆续出现,随后脐带组织的活性便会逐渐丧失,开始变得更加干燥,甚至出现坏疽。一般来说,脐带在产生坏疽过程中,许多黏性物质也会因此出现,同时在消毒液、表面抗生素的使用期间,脐带的脱落过程可能会得到延长。另外,对于脐部感染来说,如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则早期症状会出现脐带根部出现红肿,或者当脐带脱落后,愈合时间有所延长,脐窝流脓,甚至出现脓液状分泌物,并伴有臭味,严重的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并发败血症。
, 百拇医药
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直接病因在于细菌侵入新生儿的脐部。此外,新生儿由于刚出生不久,免疫系统尚未得到完全的建立,同时外部环境较为复杂,所以这些也是导致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潜在因素。所以,为了避免新生儿的脐部遭受细菌侵袭定植,防止新生儿出现严重的脐部感染,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不错且有效的预防感染手段。因此,当新生儿从母体分离后,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脐部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避免感染在新生儿脐部出现,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保护作用,本文所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全面,而且对预防感染方面来说也十分有效,有着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由此可见,对新生儿实施预防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概率,而且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存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艳,张欢,李芳.新生儿脐部感染细菌定植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9)
[2] 李璟,马骥,郑妮娜,杨帆.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中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3), 百拇医药(陈静文)
【關键词】 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30-01
引言:婴儿的呱呱坠地,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均是无比幸福的事情。其中,对于新生儿来说,由于其刚刚出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同时脐部存在开放性的创面,所以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一旦遭受病菌的侵袭,则可能会引发新生儿出现全身感染,对其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新生儿脐部出现感染,需要对此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现对此做如下叙述。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在本院妇产科出生的11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配到观察组与对照组当中。此外,在118例新生儿当中,男性为60例,女性为58例,体重均不小于2.6kg,并且所有新生儿均无其它感染症状表现,对照组与观察组中的新生儿基础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当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要在2分钟内对脐部以及周边皮肤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来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在距离脐部1mm左右位置用气门芯进行结扎,并在结扎区域上方5mm位置将脐带剪断,随后用碘伏来进行消毒,最后使用脐包来对肚脐进行包扎。之后,在新生儿出生第二天,护理人员可为新生儿进行洗澡,并在洗完澡后实施暴露法。在对照组中,给予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新生儿除了每天进行沐浴外,还用一定浓度的乙醇进行脐部消毒,待擦干身体后,将爽身粉均匀的抹在新生儿的身体上。观察组则实施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 百拇医药 1.2.1 加强脐部护理 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并在脐部周围使用酒精或者碘伏来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每天消毒次数不少于两次。通常来说,建议让新生儿的脐带自然的脱落,尽量避免剪脐。此外,作为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的脐部予以细致观察,以免因渗液、出血等问题发现的不及时而导致新生儿脐部出现感染。另外,有关文献指出,为了更好的防止感染在脐部周围出现,做好脐部干燥护理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在日常护理期间,指派专人对新生儿沐浴区域实施消毒,加强沐浴用品的管控力度,从而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概率。
1.2.2 选择合适的消毒液 在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过程中,最常用的消毒液非碘伏莫属,并且其具有极强的杀菌效果,可显著的消灭病毒、细菌等。同时,作为常用的消毒液,碘伏对新生儿娇嫩皮肤的刺激性也较小,更加容易清理,并且当在新生儿脐部涂抹上碘伏后,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细菌进入脐部创口处,所以碘伏是用来进行新生儿脐部消毒的首选。
1.2.3 其他护理 由于产房存在较多的流动人员,所以如果消毒环节存在问题,则会极大的提升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概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抚摸新生儿前,要用消毒液将手清晰干净,并注意为新生儿进行沐浴时的手法,做到细致护理,同时注意对产房进行消毒,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出现的几率。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新生儿对比数据均采用(%)表示,并使用x2进行检测;脐带脱落时间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脐部感染、脐周皮损、脐带脱落时间情况比较两组的脐部感染、脐周皮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脐带脱落时间,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所谓脐带,指的是一种与胎儿和胎盘进行的连接的条絮状组织,通过脐带的作用,新生儿可以和母体进行氧气交换、供给营养物质以及排出代谢产物等。当婴儿出生后,脐带便会结束使命而自然脱落。此外,当新生儿出生后,外部环境中的细菌便会在皮肤上繁殖,并且各类细菌均会在新生儿皮肤上陆续出现,随后脐带组织的活性便会逐渐丧失,开始变得更加干燥,甚至出现坏疽。一般来说,脐带在产生坏疽过程中,许多黏性物质也会因此出现,同时在消毒液、表面抗生素的使用期间,脐带的脱落过程可能会得到延长。另外,对于脐部感染来说,如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则早期症状会出现脐带根部出现红肿,或者当脐带脱落后,愈合时间有所延长,脐窝流脓,甚至出现脓液状分泌物,并伴有臭味,严重的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并发败血症。
, 百拇医药
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直接病因在于细菌侵入新生儿的脐部。此外,新生儿由于刚出生不久,免疫系统尚未得到完全的建立,同时外部环境较为复杂,所以这些也是导致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潜在因素。所以,为了避免新生儿的脐部遭受细菌侵袭定植,防止新生儿出现严重的脐部感染,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不错且有效的预防感染手段。因此,当新生儿从母体分离后,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脐部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避免感染在新生儿脐部出现,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保护作用,本文所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全面,而且对预防感染方面来说也十分有效,有着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由此可见,对新生儿实施预防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概率,而且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存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艳,张欢,李芳.新生儿脐部感染细菌定植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9)
[2] 李璟,马骥,郑妮娜,杨帆.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中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3), 百拇医药(陈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