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18160
介入导管室感染降低中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9年第7期
     1.2.2 加强专业知识技术培训

    护理中,为提高护理质量,需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由感染科专职人员对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计划及效果评价标准进行制定,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推行无菌操作原则,选派防控小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掌握更先进的感染防控技术方法和理论等,践行更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防范理念,切断疾病在医护人员间的传播路径。

    1.2.3 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宣教,从患者运动、饮食及感控知识传播等方面制定相关健康教育管理计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其能够掌握相关感染防控知识与方法,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预防。

    1.2.4 严格实施感染控制监督

    为了能够起到良好防范效果,在护理中,还要不定期对感染防控组成员进行绩效考核,针对各项措施、组织制度和条例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评价,结合反馈问题,改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制度内容等。通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切实起到良好的预防控制感染作用。
, http://www.100md.com
    1.2.5 定期感染控制质量分析

    每周定期举行1次感染控制質量分析会,由专职人员对患者、住院环境及感染预防控制等情况进行总体质量评价,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效果[1]。

    1.3 评价标准

    (1)在患者出院前向其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对的总满意率。(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对两组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期间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详见表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

    护理后,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共出现1例感染,感染率为2.0%;对照组中共出现6例感染,感染率为12.0%。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介入治疗属于微创疗法但其治疗过程以及复查过程均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较多的医疗设备,因此使得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所提高[2]。通常情况下行治疗及抢救措施均在介入导管室中完成,因此做好介入导管室的感染防控管理与无菌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是先阶段用于降低介入导管室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该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并改进治疗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在介入导管室的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设立了专门的感染防控小组,同时积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并对每位患者制定健康教育以及干预措施,从而使得介入导管室的感染防控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综上所述,在介入导管室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郝培芳. 介入导管室的防护与感染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77):15224-15224.

    [2] 武国涛.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降低介入导管室感染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18):148-150., 百拇医药(贾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