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对比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4组,各10例。A组给予外固定架治疗,B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C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D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四组手术情况及治疗优良率。结果:在手术情况上,A组术中出血量做少,D组最多,且四组将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B组术后卧床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优良率上,四组两两之间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上述4种手术方法疗效相当,而实际应用时需综合评估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年龄和身体情况等,以确保达到最佳疗效。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对比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033-01
在临床上,近几年由于交通事故的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床上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此类型骨折多因直接或间接低能量暴力所致,发病群体多为70岁以上高龄老年,而造成患者功能障碍及死亡的因素主要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针对该病症,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而术后及早实施功能锻炼,对于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尤为关键。但目前骨科医生主要面临的问题为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2]。因此本文即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做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4组,各10例。其中A组男4例、女6例,年龄64-85(71.2±2.3)岁。B组男7例、女3例,年龄65-87(72.2±2.5)岁。C组男8例、女2例,年龄63-87(71.7±1.6)岁。D组男5例、女5例,年龄62-84(72.1±1.9)岁。四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入院后,四组患者均根据其骨折情况实施针对性牵引,采取下肢外展皮牵引稳定性骨折,采取胫骨结节骨或股骨髁上牵引不稳定骨折。术前做好相关检查和评估,合并内科疾病中而徐给予积极会诊治疗,待允许手术后,于伤后1-7d实施手术。其中A组给予外固定架治疗,B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C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D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各组均按照手术操作流程严格进行手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前30min至术后3-5d采取抗生素行预防感染治疗,对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药镇痛,于术后24-48h拔除负压引流管,切口定期换药,2-3d更换一次,以避免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四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及治疗优良率(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判定,其中关节活动5分、畸形4分、功能47分、疼痛44分,总分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70分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检验文中计量资料,卡方检验文中计数资料,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在手术情况上,A组术中出血量做少,D组最多,且四组将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B组术后卧床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在治疗优良率上,四组两两之间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老年群体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作为一种常见髋部骨折,其发生后以大转子不稳定型骨折和Ⅲ-Ⅳ型骨折较为多见[4]。在治疗该病症的过程中,临床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前者常见的为外固定架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等,其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原有肢体功能,且可促使其及早参与功能锻炼,进而降低肢体功能障碍率和并发症率[5]。而保守治疗常见的为骨牵引和皮牵引,其疗效欠佳,且极易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通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上述四种方法治疗时疗效相当,但在手术情况方面,外固定支架出血量最少,而动力髋螺钉治疗出血量最多,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后愈合时间最短,因而四种方法各有优势[6]。本文的研究中,在手术情况上,A组术中出血量做少,D组最多,且四组将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B组术后卧床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优良率上,四组两两之间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均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上述4种手术方法疗效相当,而实际应用时需综合评估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年龄和身体情况等,以确保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建平,付格深.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1):138-140.
[2] 沈宁江,林坚平,王广积,黎早敏,陈剑飞,林庆彪.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研究[J].實用骨科杂志,2016,22(01):6-10.
[3] 唐天华,唐三元,杨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6):1481-1487.
[4] 秦之威.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04):397-399.
[5] 刘爱国,谷文光,邓亮,吴鹏飞,冯宝华,张洪志,白宁.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1072-1075.
[6] 蒋冬升,毕郑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06):516-518., http://www.100md.com(司玉新)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对比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033-01
在临床上,近几年由于交通事故的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床上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此类型骨折多因直接或间接低能量暴力所致,发病群体多为70岁以上高龄老年,而造成患者功能障碍及死亡的因素主要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针对该病症,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而术后及早实施功能锻炼,对于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尤为关键。但目前骨科医生主要面临的问题为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2]。因此本文即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做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4组,各10例。其中A组男4例、女6例,年龄64-85(71.2±2.3)岁。B组男7例、女3例,年龄65-87(72.2±2.5)岁。C组男8例、女2例,年龄63-87(71.7±1.6)岁。D组男5例、女5例,年龄62-84(72.1±1.9)岁。四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入院后,四组患者均根据其骨折情况实施针对性牵引,采取下肢外展皮牵引稳定性骨折,采取胫骨结节骨或股骨髁上牵引不稳定骨折。术前做好相关检查和评估,合并内科疾病中而徐给予积极会诊治疗,待允许手术后,于伤后1-7d实施手术。其中A组给予外固定架治疗,B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C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D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各组均按照手术操作流程严格进行手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前30min至术后3-5d采取抗生素行预防感染治疗,对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药镇痛,于术后24-48h拔除负压引流管,切口定期换药,2-3d更换一次,以避免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四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及治疗优良率(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判定,其中关节活动5分、畸形4分、功能47分、疼痛44分,总分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70分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检验文中计量资料,卡方检验文中计数资料,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在手术情况上,A组术中出血量做少,D组最多,且四组将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B组术后卧床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在治疗优良率上,四组两两之间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老年群体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较高发病率,其作为一种常见髋部骨折,其发生后以大转子不稳定型骨折和Ⅲ-Ⅳ型骨折较为多见[4]。在治疗该病症的过程中,临床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前者常见的为外固定架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等,其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原有肢体功能,且可促使其及早参与功能锻炼,进而降低肢体功能障碍率和并发症率[5]。而保守治疗常见的为骨牵引和皮牵引,其疗效欠佳,且极易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通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上述四种方法治疗时疗效相当,但在手术情况方面,外固定支架出血量最少,而动力髋螺钉治疗出血量最多,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后愈合时间最短,因而四种方法各有优势[6]。本文的研究中,在手术情况上,A组术中出血量做少,D组最多,且四组将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两两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B组术后卧床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优良率上,四组两两之间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均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上述4种手术方法疗效相当,而实际应用时需综合评估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年龄和身体情况等,以确保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建平,付格深.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1):138-140.
[2] 沈宁江,林坚平,王广积,黎早敏,陈剑飞,林庆彪.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研究[J].實用骨科杂志,2016,22(01):6-10.
[3] 唐天华,唐三元,杨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6):1481-1487.
[4] 秦之威.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04):397-399.
[5] 刘爱国,谷文光,邓亮,吴鹏飞,冯宝华,张洪志,白宁.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2):1072-1075.
[6] 蒋冬升,毕郑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06):516-518., http://www.100md.com(司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