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治疗多发子宫肌瘤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多发子宫肌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剔除子宫肌瘤前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对照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子宫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6530±1805)分钟,显著少于对照组(7856±2047)分钟;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326±2170)ml,显著少于对照组(9625±2631)ml。观察组术后肌瘤复发率(25%)低于对照组(289%),观察组月经改善率(956%)高于对照组(843%)。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240-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肿瘤。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达40%~50%[1],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发达,人们对微创手术及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子宫完整性也越来越成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期盼和需求。本研究采用了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肌瘤剔除的手术方法,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78例,年龄24~48岁,平均3214岁。具体选择标准如下:经临床与B型超声检查诊断为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者,且肌瘤数目≤5个,肌瘤直径≤8cm,术前均行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可能;月經量过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提示子宫内膜>14mm者先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患者纳入研究的范围。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为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40例为观察组。
12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心电监护下进行。麻醉后取膀胱截石头低臀高位。建立CO2气腹压力达2kPa(12mmHg),腹腔镜镜头置入后常规检查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情况。放置举宫器。①观察组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探查后在侧腹膜近子宫峡部旁找出输尿管,沿输尿管上方动脉搏动处打开侧腹膜,找出双侧子宫动脉,并游离子宫动脉,用双极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电凝后子宫变色呈瘀紫色,再行肌瘤剔除。②对照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直接行肌瘤剔除。肌瘤剔除方法:用单极电凝钩沿肌瘤表面最突出部位的长轴切开子宫浆肌层和肌瘤假包膜,用拔棒配合钝性剥出子宫肌瘤。若创面出血明显者以双极电凝止血。挖除后创面均以1-0微乔线“8”字缝合全层。采用子宫旋切器旋切取出,并送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①手术时间;②术中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按容积法进行准确评估;③手术剔除的肌瘤数、残留肌瘤数:残留肌瘤数为出院前B超检查残留的肌瘤数;④术后月经症状缓解情况;⑤肌瘤复发率:评价标准为术后2年内每6个月行B型超声检查,如发现新长出肌瘤>2cm可诊断术后肌瘤复发。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情况两组肌瘤剔除数及残余肌瘤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随访情况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异常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肌瘤的复发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要求保留子宫行肌瘤剔除,临床多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式:①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率低,但开腹手术因其创伤大,不美观往往不被患者接受。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肯定,创伤小,但有较高的复发率。③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改善患者出血症状,但价格昂贵且肌瘤可能复发或再生长。
国外学者Burbank等用动脉阻断后子宫短暂休克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血流量迅速减少90%左右,使子宫(单个器官)发生休克[2]。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3]。肌瘤无法经受休克的病理损伤,其中微小肌瘤,或非优势肌瘤都被消灭,由此达到控制微小肌瘤,阻止其继续生长,降低术后复发率,缓解月经量过多,达到类似子宫切除的效果。对于肌瘤体积较大,数目较多者,子宫动脉阻断后,术中出血少,也减少了术中止血的步骤,同时创面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14
[2]Nezhat FR,Roemisch M,Nezhat CH,et al.Recurrence rate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1998,5(3):237-240
[3]杨伟红,程忠平,戴虹,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98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0):33-34, 百拇医药(邵星月)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240-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肿瘤。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达40%~50%[1],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发达,人们对微创手术及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子宫完整性也越来越成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期盼和需求。本研究采用了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肌瘤剔除的手术方法,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78例,年龄24~48岁,平均3214岁。具体选择标准如下:经临床与B型超声检查诊断为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者,且肌瘤数目≤5个,肌瘤直径≤8cm,术前均行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可能;月經量过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提示子宫内膜>14mm者先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患者纳入研究的范围。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为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40例为观察组。
12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心电监护下进行。麻醉后取膀胱截石头低臀高位。建立CO2气腹压力达2kPa(12mmHg),腹腔镜镜头置入后常规检查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情况。放置举宫器。①观察组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探查后在侧腹膜近子宫峡部旁找出输尿管,沿输尿管上方动脉搏动处打开侧腹膜,找出双侧子宫动脉,并游离子宫动脉,用双极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电凝后子宫变色呈瘀紫色,再行肌瘤剔除。②对照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直接行肌瘤剔除。肌瘤剔除方法:用单极电凝钩沿肌瘤表面最突出部位的长轴切开子宫浆肌层和肌瘤假包膜,用拔棒配合钝性剥出子宫肌瘤。若创面出血明显者以双极电凝止血。挖除后创面均以1-0微乔线“8”字缝合全层。采用子宫旋切器旋切取出,并送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①手术时间;②术中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按容积法进行准确评估;③手术剔除的肌瘤数、残留肌瘤数:残留肌瘤数为出院前B超检查残留的肌瘤数;④术后月经症状缓解情况;⑤肌瘤复发率:评价标准为术后2年内每6个月行B型超声检查,如发现新长出肌瘤>2cm可诊断术后肌瘤复发。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情况两组肌瘤剔除数及残余肌瘤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随访情况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异常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肌瘤的复发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要求保留子宫行肌瘤剔除,临床多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式:①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率低,但开腹手术因其创伤大,不美观往往不被患者接受。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肯定,创伤小,但有较高的复发率。③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改善患者出血症状,但价格昂贵且肌瘤可能复发或再生长。
国外学者Burbank等用动脉阻断后子宫短暂休克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血流量迅速减少90%左右,使子宫(单个器官)发生休克[2]。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3]。肌瘤无法经受休克的病理损伤,其中微小肌瘤,或非优势肌瘤都被消灭,由此达到控制微小肌瘤,阻止其继续生长,降低术后复发率,缓解月经量过多,达到类似子宫切除的效果。对于肌瘤体积较大,数目较多者,子宫动脉阻断后,术中出血少,也减少了术中止血的步骤,同时创面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14
[2]Nezhat FR,Roemisch M,Nezhat CH,et al.Recurrence rate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1998,5(3):237-240
[3]杨伟红,程忠平,戴虹,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98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0):33-34, 百拇医药(邵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