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病因、组织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方法:对14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进一步确诊、分类。结果:13例病理诊断为脑膜瘤(WHOⅠ级),其中纤维型脑膜瘤5例,合体细胞型5例,过渡型2例,砂砾体型1例;非典型脑膜瘤1例(WHOⅡ级)。结论:脑膜瘤的生长部位与预后有关,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 脑膜瘤;病理诊断;组织类型;免疫组化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而居第2位,约为16.77%[1]。本文对我院近6年脑膜瘤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脑膜瘤的发生、组织类型与临床联系,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年在我院就诊住院脑肿瘤患者67例,其中术后明确诊断为脑膜瘤者14例,发病年龄27~68岁,男4例,女10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月。临床主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肿瘤定位症状和体征,其中伴头痛10例,癫4例,偏瘫1例,视野缺损1例,共济失调5例,恶心呕吐5例。发病部位矢状窦旁6例,蝶骨嵴3例,鞍区2例,大脑凸面1例,嗅区1例,后颅窝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2.1 大体观察 14例脑膜瘤中9例为边界清楚、质地坚硬、有很薄包膜或无明显包膜的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5例呈不规则状。肿瘤切面灰白色,部分区域灰红色。所有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1.2.2 光镜所见 肿瘤内瘤细胞丰富,细胞形态多样、排列多样,细胞长梭形、上皮样形,部分细胞浆透明,瘤细胞束状、编织状、同心圆旋涡状等排列,可见砂砾体结构,肿瘤部分区域小血管增多、血管壁较薄。其中1例肿瘤细胞明显异型,细胞排列密集,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局部可见坏死灶,血管丰富。免疫组化标记显示:Vim阳性率100%,EMA阳性率86%,AR为21%,PR为30%。
2 结果
经病理诊断,13例诊断为脑膜瘤(WHOⅠ级),其中纤维型脑膜瘤5例,合体细胞型5例,过渡型2例,砂砾体型1例,非典型脑膜瘤1例(WHOⅡ级)。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中老年尤其中年女性多发,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颅内、椎管和框内,少数出现在口腔、肺部、纵隔等部位,常见于矢状窦旁、大脑半球凸面、大脑镰旁、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等部位。临床症状因肿瘤部位的不同而异,可出现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嗅觉和听觉障碍等症状,大约40%的脑膜瘤患者会出现癫症状。
脑膜瘤的发生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亦与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脑膜瘤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基因改变是染色体22q12上NF2抑癌基因突变,大约半数以上脑膜瘤患者有22q12等位基因缺失。肿瘤发生学研究表明,不少脑膜瘤患者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2]。中年女性发病率高可能与女性激素刺激的影响有关,肿瘤常表达孕激素受体,某些病例在怀孕时或月经周期的黄体期中,瘤体可迅速增大,而且脑膜瘤在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率有所增加的趋势,提示脑膜瘤的生长可以受激素影响。
, http://www.100md.com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织学分型颇多,不同的组织学亚型不一定和临床生物学行为有联系。脑膜瘤组织分类有内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砾体型、血管瘤型、微囊型、分泌型、透明细胞型、脊索型、富于淋巴浆细胞的、化生性、非典型性、乳头型、恶性脑膜瘤。80%~90%的脑膜瘤为良性(WHOⅠ级),此类瘤细胞形态多样、排列形式多样,细胞分化较好,细胞束状、编织状、旋涡状排列,可见砂砾体,肿瘤部位与预后有关,大脑半球凸面的肿瘤常可手术切除,得到治愈;颅底肿瘤则预后较差。5%~15%的脑膜瘤属于非典型型(WHOⅡ级),具有细胞密度增加,小细胞性,缺乏束状或编织状结构,可出现较多核分裂(≥4/10HPF),细胞核异型,有地图样坏死区,血管增生、血管壁变薄等组织学特点。该类型肿瘤复发率较高(7%~20%)。1%~3%脑膜瘤于分化不良型(恶性WHOⅢ级),组织学上细胞明显异常,核分裂指数高(≥20/10HPF),可出现大片坏死灶及脑组织的侵犯,复发率为50%~78%,通常在诊断后2年内死亡。
脑膜瘤由于组织发生较复杂、组织类型较多,易造成误诊。根据其临床肿瘤发生部位、显微镜下特点,诊断常见类型的脑膜瘤并不难,对一些少见类型和疑难病例可加做免疫组化标记,如GFAP、CEA、CK、EMA、S100、Vim、AR、PR,该肿瘤几乎均表达Vim、EMA,有报道CEA70%阳性。脑膜瘤应与神经鞘瘤、血管母细胞瘤、脊索瘤、转移癌等相鉴别。神经鞘瘤有以下特点:细胞长梭形、栅栏状排列,砂砾体罕见,常见Antoni A型、混合Antoni B型结构,局部可出现大片黏液变性或空泡变结构;血管母细胞瘤具有丰富的小血管,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及外皮细胞均增生,其间夹杂有增生的间皮细胞,间皮细胞胖大、胞浆丰富,可形成黄色瘤样结构,嗜银染色可见细胞间有丰富的嗜银纤维,可做免疫组化标记进行鉴别。
, 百拇医药
脑膜瘤一般属于良性肿瘤,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如果切除不彻底则易于复发,尤其是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复发率最高,可能是肿瘤残留于硬脑膜、静脉窦之故,复发后其恶性程度增加。除手术外是否配合抗激素类药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有实验证明,无论体外还是体内生長激素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激动剂以及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对脑膜瘤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增殖作用。对非典型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除手术切除外,还要辅助化疗、放疗,以提高术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张艳雯.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临床诊断的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 3(12):65-66
[2] 宣家文.脑膜瘤的影像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7(2):116-117, http://www.100md.com(贾晓娟 张新颜)
【关键词】 脑膜瘤;病理诊断;组织类型;免疫组化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而居第2位,约为16.77%[1]。本文对我院近6年脑膜瘤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脑膜瘤的发生、组织类型与临床联系,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年在我院就诊住院脑肿瘤患者67例,其中术后明确诊断为脑膜瘤者14例,发病年龄27~68岁,男4例,女10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月。临床主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肿瘤定位症状和体征,其中伴头痛10例,癫4例,偏瘫1例,视野缺损1例,共济失调5例,恶心呕吐5例。发病部位矢状窦旁6例,蝶骨嵴3例,鞍区2例,大脑凸面1例,嗅区1例,后颅窝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2.1 大体观察 14例脑膜瘤中9例为边界清楚、质地坚硬、有很薄包膜或无明显包膜的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5例呈不规则状。肿瘤切面灰白色,部分区域灰红色。所有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1.2.2 光镜所见 肿瘤内瘤细胞丰富,细胞形态多样、排列多样,细胞长梭形、上皮样形,部分细胞浆透明,瘤细胞束状、编织状、同心圆旋涡状等排列,可见砂砾体结构,肿瘤部分区域小血管增多、血管壁较薄。其中1例肿瘤细胞明显异型,细胞排列密集,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局部可见坏死灶,血管丰富。免疫组化标记显示:Vim阳性率100%,EMA阳性率86%,AR为21%,PR为30%。
2 结果
经病理诊断,13例诊断为脑膜瘤(WHOⅠ级),其中纤维型脑膜瘤5例,合体细胞型5例,过渡型2例,砂砾体型1例,非典型脑膜瘤1例(WHOⅡ级)。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中老年尤其中年女性多发,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颅内、椎管和框内,少数出现在口腔、肺部、纵隔等部位,常见于矢状窦旁、大脑半球凸面、大脑镰旁、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等部位。临床症状因肿瘤部位的不同而异,可出现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嗅觉和听觉障碍等症状,大约40%的脑膜瘤患者会出现癫症状。
脑膜瘤的发生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亦与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脑膜瘤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基因改变是染色体22q12上NF2抑癌基因突变,大约半数以上脑膜瘤患者有22q12等位基因缺失。肿瘤发生学研究表明,不少脑膜瘤患者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2]。中年女性发病率高可能与女性激素刺激的影响有关,肿瘤常表达孕激素受体,某些病例在怀孕时或月经周期的黄体期中,瘤体可迅速增大,而且脑膜瘤在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率有所增加的趋势,提示脑膜瘤的生长可以受激素影响。
, http://www.100md.com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织学分型颇多,不同的组织学亚型不一定和临床生物学行为有联系。脑膜瘤组织分类有内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砾体型、血管瘤型、微囊型、分泌型、透明细胞型、脊索型、富于淋巴浆细胞的、化生性、非典型性、乳头型、恶性脑膜瘤。80%~90%的脑膜瘤为良性(WHOⅠ级),此类瘤细胞形态多样、排列形式多样,细胞分化较好,细胞束状、编织状、旋涡状排列,可见砂砾体,肿瘤部位与预后有关,大脑半球凸面的肿瘤常可手术切除,得到治愈;颅底肿瘤则预后较差。5%~15%的脑膜瘤属于非典型型(WHOⅡ级),具有细胞密度增加,小细胞性,缺乏束状或编织状结构,可出现较多核分裂(≥4/10HPF),细胞核异型,有地图样坏死区,血管增生、血管壁变薄等组织学特点。该类型肿瘤复发率较高(7%~20%)。1%~3%脑膜瘤于分化不良型(恶性WHOⅢ级),组织学上细胞明显异常,核分裂指数高(≥20/10HPF),可出现大片坏死灶及脑组织的侵犯,复发率为50%~78%,通常在诊断后2年内死亡。
脑膜瘤由于组织发生较复杂、组织类型较多,易造成误诊。根据其临床肿瘤发生部位、显微镜下特点,诊断常见类型的脑膜瘤并不难,对一些少见类型和疑难病例可加做免疫组化标记,如GFAP、CEA、CK、EMA、S100、Vim、AR、PR,该肿瘤几乎均表达Vim、EMA,有报道CEA70%阳性。脑膜瘤应与神经鞘瘤、血管母细胞瘤、脊索瘤、转移癌等相鉴别。神经鞘瘤有以下特点:细胞长梭形、栅栏状排列,砂砾体罕见,常见Antoni A型、混合Antoni B型结构,局部可出现大片黏液变性或空泡变结构;血管母细胞瘤具有丰富的小血管,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及外皮细胞均增生,其间夹杂有增生的间皮细胞,间皮细胞胖大、胞浆丰富,可形成黄色瘤样结构,嗜银染色可见细胞间有丰富的嗜银纤维,可做免疫组化标记进行鉴别。
, 百拇医药
脑膜瘤一般属于良性肿瘤,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如果切除不彻底则易于复发,尤其是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复发率最高,可能是肿瘤残留于硬脑膜、静脉窦之故,复发后其恶性程度增加。除手术外是否配合抗激素类药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有实验证明,无论体外还是体内生長激素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激动剂以及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对脑膜瘤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增殖作用。对非典型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除手术切除外,还要辅助化疗、放疗,以提高术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张艳雯.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临床诊断的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 3(12):65-66
[2] 宣家文.脑膜瘤的影像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7(2):116-117, http://www.100md.com(贾晓娟 张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