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550498
母亲救子 深深感悟——医患一家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中国健康》 2006年第2期
母亲救子 深深感悟——医患一家人

     2004年6月,柳红快14岁的儿子子尤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

    在子尤生病前,柳红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学术助理。近年来,吴老几乎全部著作及个人传记都与柳红的名字密不可分。在子尤住进医院后,柳红就停止了她自己的工作,而以专业护理的身份照顾子尤,同时她还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医学书籍,并参与了治疗方案的制订。

    用学识参与治疗整个过程

    子尤生病期间,她读了有关纵隔肿瘤的教科书、中英文献,咨询了许多肿瘤科、胸外科、血液科专家,甚至于关键时刻,还想出以开会的方式做决策。他们的病房经常有医生前来谈笑风生,柳红说她与医生们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因为每一个医疗方案都是大家共同商量、然后完成,所以在现今复杂的医患关系中显得尤其突出。参与治疗的整个过程,不依赖医生单方面的判断,不仅实现了医生与病人的平等,还实现了医疗的透明化,也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医学与人文相联的案例。
,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柳红作出重大决定,让子尤离开血液科,出院,接受中医中药的治疗。这是子尤患病后的第330个日子,此时他正处于肿瘤切除后很不稳定的时期。子尤出院回家的那天,他的血小板计数是0。正常人应当是10万至30万。此后,为了安全保障,他们住进北大校医院,在经历了血小板引起的各种出血症以后,又于2005年“十一”决定回家养病治病。正是这些决定,让危在旦夕的子尤的生命一直延续着,到现在已经20个月了。

    爱子重病引发医患关系思考

    柳红在子尤生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决策、参与治疗方案制定和对医生价值、病理知识等的思考,反映出一个社会转型中的独特情感。

    柳红反复强调,她愿意把自己治病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心得拿出来与他人分享,目的是想给具有同样经历的人一些启示,这些用生命代价换来的经验也许会对更多的患者有所帮助。这种严谨、认真、低调、内敛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个经济学人的人生态度,以及她背后参与者的精神诉求。
, 百拇医药
    社会舆论 手术医生的评价不合理

    儿子肿瘤手术后出院时,她看到医药费清单上显示的:纵隔肿瘤切除术252.60元,令她震惊。那是一个由四位手术大夫上台、持续了数个小时的手术,真是有着高强度、高技术、高智慧、高消耗、高风险和高度不可替代性。由此可见,现行体制对于手术医生的评价的不合理。被掩盖着的体制问题,其实是很多与医疗服务相关的矛盾的根源,包括医患关系。于是她著文《从一例高难度的纵隔肿瘤切除术看外科大夫的价值》。

    在肿瘤医院化疗时,柳红还写过一篇文章,叫《癌症,让我们说出来》。那是她看到很多癌症病患家属不敢让病人知道真相,怕承受不了打击,这样病人难以与医生配合,致使治疗推进不利。而我们这个社会至今对癌症讳莫如深,其实,癌症正在变成常见病、多发病,未来一段时间,将是癌症的高发年代,所以亟需普及关于肿瘤的相关知识,使大家提早对它有所认识,防治结合。

    “这一年我没有工作,只研究治病,护理、医学研究、看书,偶尔写一点儿文章。”柳红说她感受最深的是爱,她纠正了自己在过去平安时的一些判断,一个孩子的病,焕发出来的友爱是无私和巨大的,在子尤危在旦夕的时刻,柳红曾告诉朋友,这些将是她未来生活的动力。柳红甚至说,她由此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尤其是来自草根阶层的人们,他们一直以一种合乎真善美的道德在生活传承着。那是一种不可更改的力量。

    目前他们在接受中医治疗,同时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比如为《癌症康复》杂志写专栏,他们把共同经历的一个故事的两个方面分别写出来与病友交流,希望有更多人能分享他们的经验。, 百拇医药(岚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