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7期
编号:12028232
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的临床护理与出院指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0年第7期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在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如何进一步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及出院指导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临床护理与出院指导工作。结果 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术前及术后临床护理和出院指导,可以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后电极脱位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临床护理 出院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67—02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引起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自1952年临床首次应用以来,在起搏工程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展,人工心脏起搏已成为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领域[1]。2005年6月—2010年4月我科为138例患者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现将术前、术后临床护理与出院指导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本组患者138例,男86例,女52例,年龄23—91岁,平均62.5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42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8例,双束支传阻滞4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起搏方式:VVI84例,DDD52例,ICD2例。

    1.2 手术方法 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均在介入导管室X线透视无菌操作下完成。在局麻下进行,将电极导线从手臂或锁骨下方的静脉插入,插至预定的心脏起搏位置,固定并检测,然后在胸部埋入与电极导线相连接的起搏器[2],缝合皮肤,无菌纱布覆盖切口缝合处,手术完成。

    1.3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康复出院。

    2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 百拇医药
    2.1.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应耐心讲解手术的经过及注意事项,要反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安装永久起搏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说明患者的配合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并告知患者医生经验丰富,操作熟练,技术成熟,以及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疑虑心理,提高依从性,提高疗效。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2.1.2 术前准备 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术前1天双侧颈胸部、腋下备皮,做好术前晚间护理,如减少探视,用热水泡脚,服用适当的镇静剂,保证良好的睡眠,术前禁食4-6小时,术前30分钟给安定针肌肉注射,排完小便入导管室。准备合适的心脏起搏器,准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如电击除颤机、心电监护仪、阿拉明、阿托品等。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电监护 安置好患者,向手术医生了解术中情况及起搏频率,予心电监护,术后常规监护24-72小时,观察有无起搏信号、心率及心律变化,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况,术后立即描记心电图1次,如果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减低、心悸、头晕、头胀痛、血管搏动。一旦发生上述问题,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新安装。
, http://www.100md.com
    2.2.2 体位护理 告诉病人术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防止电极脱位。术后24—48小时内绝对卧床,可取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24小时或48小时后根据病情可否下床,在室内轻微活动,这样可防止下肢血栓,一周后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这样可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禁止术侧肢体过度外展和上举。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不要突然起床,用力等。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生活护理,将常用物品及呼叫器放在病人健侧伸手可及之处,术后第一次起床动作宜缓慢,以防摔倒。

    2.2.3 术口护理 术后术口用沙袋加压止血6小时,注意观察术口周围皮肤颜色。注意术口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术侧肢体皮温等,保持术口敷料干洁,按无菌原则定时换药,潮湿时及时更换。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以免伤口感染及全身感染,一般术后7天拆线。

    2.2.4 并发症观察 观察伤口处皮肤是否有红肿,发热等囊袋感染现象,观察有无腹壁肌肉抽动,胸闷,憋气,胸痛等心脏穿孔等表现[3],有无突感头晕乃至短暂黑蒙等电极脱位及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 百拇医药
    2.2.5 饮食护理 应给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粗纤维、易消化饮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可增加患者的抵抗力,粗纤维饮食可预防便秘。

    3 出院指导

    3.1 日常生活指导

    3.1.1 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质地过硬的内衣,避免对伤口或心脏起搏器造成压迫,起搏器置入处避免撞击,洗澡时勿用力揉搓埋藏起搏器及导管处的皮肤,勿用力拨弄起搏器[4]。

    3.1.2 饮食上应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的易消化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进食不宜过饱,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适量进食蜂蜜,防止便秘,以免用力排便使起搏器电极脱位。

    3.1.3 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发怒、急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保证充足睡眠。
, 百拇医药
    3.1.4 体力活动要适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术后1个月内避免大幅度转体活动,避免剧烈咳嗽、深呼吸,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术后1个月内应避免做过度抬高或外展,如打网球,举重物等,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利于电极与心内膜的嵌顿,粘连和固定。6个月内不抬举大于2.5公斤的重物,量力而行锻炼身体,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散步,钓鱼,种花草等活动。年轻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按常人过性生活,老年患者适当减少[5]。但心脏起搏术后的心跳节律,不像正常人那样能随活动量大小而及时调整,若体力活动强度过大,机体会出现供血不足症状。因此,病人活动量不宜过大。

    3.1.5 嘱患者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变电站,大型电厂等。一旦误入上述环境,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时,应立即离开现场1.8-3米,一般起搏器会恢复正常工作。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不使用电热毯,电按摩器等,防止发生触电使起搏器发生故障。避免将移动电话置于心脏起搏器旁,应将移动电话放置在远离起搏器至少15厘米的口袋内,拔打或接听电话时最好用安装起搏器的对侧。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的工作,但一旦接触某种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也应立即离开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 http://www.100md.com
    3.2 告诉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6],妥善保管起搏器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有关参数、安置日期等。)外出时随身携带相关医疗资料及患者个人情况的卡片,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3.3 教会患者自己数脉搏,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出现呼吸困难,头昏眼花,短暂昏厥,无原因疲倦,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7],定时入院复诊,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本人携带有起搏器。

    3.4 服药指导 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起搏器只解决心脏传导上的问题,如果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的心脏疾病,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3.5 随访指导 测试起搏器功能,起搏器随访是起搏器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安置起搏器的早期往往起搏器阈值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因此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出院第一次随诊时间不要太长,一般1—2周先复查一次,无任何问题后随诊时间可以延长为3个月一次,情况稳定后半年随访一次,有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急诊[8]。预计电池将耗竭应及时住院更换新电池。电池耗竭时主要表现为起搏心率减慢或增快。随访内容:① 询问病情有无特殊不适,② 复查心电图,以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带动功能,③ 摄胸片了解起搏器电极位置, ④ 检查起搏器电源情况,⑤ 检查起搏器埋植处皮肤有无炎症。
, http://www.100md.com
    4 结果

    138例患者永久起搏器安置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囊袋感染,气胸,电极移位,电极导线断裂,心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全部康复出院。随访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起搏器感知功能良好,起到了维持心脏“泵”功能的作用,均无并发症发生。

    5 讨论

    心脏起搏技术是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使用的心脏起搏器是一种体积小巧,可靠度高的医疗器械。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置入使许多患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快速型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得到抢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术前应重视对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术口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出院指导,积极宣传随访工作的重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加考文献

    [1]吴萍.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 J ].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 17 (3) : 217.
, http://www.100md.com
    [2]马月华, 任海芬, 何立新. 对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 J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 ( 1) :83 - 84.

    [3]朱晓毓,黄素英.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J ] . 护士进修杂志,2000 ,15 (10) :795.

    [4]郭继鸿1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J ] 1新医学,2003, 34 (5) : 3282329.

    [5]迟莉丽.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及体会[ J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3) : 108 - 109.

    [6]王方正,张澍,曹克将,等1关于心脏起搏器担保年限的建议[ J ]1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 7 (1) : 19.

    [7] 汪自文.与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及处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五次学术双年会论文集.2002:164.

    [8]吴巧元,陈建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随访管理[J].护理研究,2005,19(11):2329~23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