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28278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63KB,2页)。

     【摘要】:目的:评估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COOK公司生产的DBH-100子宫输卵管再通套件,对42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为输卵管近端阻塞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对输卵管伞端阻塞者经微导管加压通液术。结果:47支输卵管间质部和峡部阻塞,43支获再通,再通率为91.5%。26支输卵管壶腹部及伞端阻塞行加压通液术,其中2例用超滑导丝分离输卵管伞端,16支获再通,再通率为61.5%。未出现子宫、输卵管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9例,随访时间为6月-3年零9月,18例宫内妊娠。妊娠率为46.2%(18/39)。无异位妊娠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

    【关键词】:介入治疗 输卵管再通术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中图分类号:R7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11—02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发病率约为女性不孕症的30%-50%[1]。1985年Platia等首先报导了输卵管阻塞行导管介入治疗。近年国内屡有报道。近20年来。输卵管介入诊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诊治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成为输卵管阻塞诊治的重要方法,并因其疗效肯定,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将我院自2001年11月以来诊治42例输卵管阻塞行介入再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近年来随访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妇产科门诊接诊中,经子宫输卵管造影,确诊为输卵管阻塞者42例,子宫形态、大小正常。全部患者月经规律。排卵正常。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0.6岁,原发不孕11例,继发不孕31岁。不孕时间8月-15年。治疗前均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断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阻塞,其中双侧阻塞31例,单侧阻塞11例,共73支。阻塞部位:输卵管间质部阻塞11支,峡部36支,壶腹部及伞端阻塞26支。其他检查及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

    1.2 设备和器械:设备为东芝800MA、西门子MP多功能X光机。介入器械为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DBH-100子宫输卵管再通套件。

    1.2 造影剂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

    1.4 方法: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无菌消毒。用宫颈钳将子宫拉直、固定,将攒有0.5mg阿托品的无菌棉签放入宫颈内,松弛宫颈,2分钟后取出棉签,将双气囊导管装置置入宫颈内,前端气囊注气约为2-3ml,试着不易滑脱即可。经导管内注入1%利多卡因2-3ml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确认输卵管阻塞部位,置换同轴导管系统于宫腔内。将头端置于阻塞侧子宫角部,固定外套管,将微导管顺导丝轻柔推进至子宫角输卵管间质部,加压注入造影剂,若输卵管全程显影,造影剂进入盆腔,弥散均匀,表明输卵管再通成功。随后注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糜蛋白酶4000单位及地塞米松10mg、适量生理盐水混合液30ml。若输卵管壶腹部及伞端阻塞,则尽可能将导管推进至输卵管间质部以远,先注入1 %利多卡因3ml,可先用0.025inch超滑导丝适当分离伞端粘连。最后逐渐加压注射造影剂和抗生素混合液,至伞端粘连分离再通。在扩张分离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尤其盆腔粘连严重者,只要缓慢注射,逐渐加压,患者一般均能忍受。如果患者疼痛难忍或粘连分离困难,则停止手术。改用其它治疗方法。再通术后常规静脉滴抗生素5天,止血2天。有疼痛者适当给与止痛。术后观察患者下腹有无疼痛及阴道有无流血。

    1.5 疗效评定 按照文献[2]疗效评定标准,术中见导丝通过阻塞段,造影剂通过输卵管,均匀弥散进入盆腔,表明已再通成功。

    2结果

    2.1 插管情况:本组42例患者插管成功率100%,其中间质部阻11条,峡部阻塞36支,壶腹部及伞端阻塞26支。

    术前双侧输卵管阻塞

    术中显示微导管再通情况

    术后双侧输卵管已再通,造影剂均匀弥散入盆腔

    本组42例患者经介入再通术和加压通液术后复通结果见表。

    部位术前阻塞输

    卵管(支)术后再通输

    卵管(支)术后通畅率队(%)

    间质部111090.5%

    峡部363391.7%

    壶腹部及伞端261665.4%

    合计735982.7%

    2.2不良反应与并发症:6例发生肌壁、静脉、淋巴管反流,全部患者均出现轻度下腹疼痛1-5天,术后1-3天有少量阴道流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3随访情况:本组莸访39例,18例功内妊娠,11例已足月分娩,妊娠率为46.2%(18/39),无异位妊娠发生。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输卵管阻塞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且随着宫内操作次数的增多、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升高以及其他非炎症病变的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多为宫腔手术操作引起的输卵管间质部及峡部粘连或闭塞、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包括一般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导致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使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粘连或闭塞,以及输卵管壶腹部、伞端积水等。特异性感染主要是输卵管结核。但输卵管结核发病率较低。绝大多数为宫腔手术操作及非特异性感染。随着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器材的改进,使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诊治有了新的突破。

    3.2 选择适应症:由于手术的原理是用机械方法将输卵管局部粘连或阻塞分离疏通;同时再通液中的药物成分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局部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糜蛋白酶、激素等。鉴于此,输卵管再通术的最佳适应症是输卵管近端、中段的局限性狭窄、粘连及闭塞。相对适应症为输卵管远端(包括伞端)粘连、闭塞、积水。本文从42例73支输卵管中有47支输卵管为最佳适应症。26支输卵管为相对适应症。最佳适应症43条输卵管获再通。再通率为91.5%。相对适应症16条输卵管获再通,再通率为61.5%。最佳适应症的输卵管容易操作,再通率高。相对适应症的输卵管操作难度较大,再通率低。广泛性粘连、闭塞的输卵管易穿孔[3]总结文献和作者的经验。在做此类病变的输卵管时,操作缓慢、轻柔、反复抽送导丝,易取得再通成功。伞端粘连严重者,可用0.025inch超滑导丝适当进行分离,效果较好。在最佳适应症中有5支输卵管未获再通,术中感觉阻塞严重,术后详查病史,有3例患者在外院多次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碘油沉积在阻塞段,可能导致病变段纤维化,加重阻塞,碘油是否会导致阻塞加重,未见文献报道,本组病例较少,需进一步观察、总结。输卵管再通术中用力要适宜,否则易导致输卵管穿孔。尤其对广泛性粘连、闭塞的输卵管,操作时更应谨慎。内外生殖器的炎症活动期,应给与抗感染治疗后再行手术。结核性输卵管炎易形成广泛性粘连、闭塞,不易再通,粘连、闭塞严重者应属绝对禁忌证,合并其它妇科疾病时不宜施行再通术。

    3.3 再通液的灌注保留和术后处理 在输卵管被导丝疏通之后,用造影剂重新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灌注再通液。再通液由庆大霉素16万单位、糜蛋白酶4000单位、地塞米松10mg及生理盐水20ml-30ml配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