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及其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604KB,2页)。
【摘要】急诊科护士除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定力以外,在抢救过程中还应注重应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的态度、积极稳定的情绪、亲切和善的表情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与信任感。本文通过对急救护理的概念、研究内容、工作方法以及发展史的介绍,论述急救实践的必要性,和它所发生的环境和急救护理的患者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急救护理 病例分析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97-02
1急救护理的介绍
1.1急救护理学
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1.2 急救护理的研究内容
论述急救实践的必要性,它所发生的环境和急救护理的患者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急救护理可以发生在医院急救室、院前或战地环境、门救部、健康保健机构。急救科工作范围跨度大,内容涉及多学科,实践性很强[1]。急救病人可以是所有年龄段的病人,也可以是有明确医疗救断的或尚未做出明确救断的病人。
1.3 急救护理实践的工作方法
是一种系统的实践活动,包括护理程序、决策制定、分析、科学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分救。急救护理实践的范围涉及评估、救断、计划、实施评价预感到的、实际的或潜在的,突然的或紧急的,身体的或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急性发作的,可以发生在任何环境中。这些问题可能只需要很少的护理措施,也可能需要紧急的生命支持措施,或者需要病人教育或转救。
1.4急救护理学发展史
急救护理学可以说始于南丁格尔时代。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土前往前线医院救护,使死亡率明显下降,达到2%左右。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急救护理事业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病人,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2 病例分析
通过对12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认为严重多发伤存在伤情变化快、各部位损伤互相影响、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在急诊科进行抢救工作是拯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按照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积极、果断、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护理人员快速灵敏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2.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93例,女3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岁,平均68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均超过16分。损伤原因:交通事故73例,坠落伤26例,刀砍伤23例,机器绞压伤3例,其他伤5例。损伤部位:颅脑损伤78例,颈部22例,颌面16例,胸部65例,腹部81例,四肢102例,脊柱11例,骨盆19例,外周血管13例。受伤来院就诊时间为10min~3h,就诊时心跳呼吸停止6例,处于濒死状态13例,其余均处于休克状态。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11例,其余抢救处理后住院继续治疗。
2.2急救措施
2.2.1 迅速判定、评估患者伤情多发伤常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其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专科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接诊时要简单询问病史,根据患者的瞳孔、意识、呼吸、血压、脉搏、体位、出血等情况,初步、准确地判定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致命的损伤部位和需要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
2.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休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威胁最大,本组患者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加快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的重要措施[3]。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选用肘静脉或颈静脉,采用18~22号静脉套管针,保证大量输血、输液通畅。在前30min内输平衡液1500ml,然后输入胶体,其晶体与胶体之比为3∶1,保证在短时间内能够增加胶体渗透压,以提高并稳定血压。根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调节液体滴速。在建立静脉通道时要注重部位的选择,应避开伤肢。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多发伤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发生窒息原因有咽喉部被血、黏痰或呕吐物等阻塞,昏迷患者的舌后坠,下颌骨骨折等。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取出口腔、鼻腔的异物,如活动性假牙、血块等,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痰液、呕吐物等,对舌后坠患者用舌钳适当拉出。给予面罩吸氧,氧气量4~6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2.2.4 及时控制出血: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出血非经常见,非凡是开放性伤,出血快、失血多,在短时间内可造成患者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死亡正确处理、控制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要给予夹板固定和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只有有效地止血才能纠正休克[4]。
2.2.5 严密观察与监测: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心肺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根据中心静脉压,把握和控制补液量及滴数。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变化,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确保有效给氧。留置导尿管,观察尿液颜色,准确记录尿量,了解泌尿系统受损情况。注重保持胃管、胸腔引流管等管道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速度及外形,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严密观察病情,对于严重腹部挤压伤患者,注重有无膈肌破裂、腹腔脏器损伤;对于四肢爆炸伤患者,注重有无超高压所致的腹腔内脏破裂;对于坠落伤患者,了解落地姿势及肢体着地点,注重有无脊柱损伤或颅底骨折,股骨近端骨折是否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在搬运及监测过程中均应有重点的监护;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注重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有无颅内压增高表现。对于外周血管损伤加压包扎患者,注重观察伤口渗血、肢端血运及患肢活动情况。
2.2.6 做好术前准备:在抢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及时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导尿、置管等术前准备。
2.3体会
创伤死亡有三个高峰,第2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3h内,为提高存活率,关键的一点是要抓紧伤后“黄金1h”内的紧急救治[5]。急诊科护士除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定力以外,在抢救过程中还应注重应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的态度、积极稳定的情绪、亲切和善的表情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与信任感。
3我国急救医学寻求更快发展
我国近年来急救医学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了“120”急救专线电话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医疗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以及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等系统的联动机制,一些发达城市还积极探索海、陆、空立体求援新模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