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127
对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中应采取的策略与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618KB,2页)。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11-02

    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表明,全国每年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数月和数年后才明显显现出来的缺陷,总数高达80万—120万,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些患不为人类认识,但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只有通过三级预防,才能有效地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其中一级预防最为积极主动、有效、经济安全。已成为多数国家预防出生缺陷的主要方法。

    笔者就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中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综述如下,提高和加深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以便在实践中更好更精确地把握和实施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

    出生缺陷的基本概念

    1.1一级预防——防止出生缺陷发生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由于引起出生缺陷的原因十分复杂,病因不明,因而无法对不同的出生缺陷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办法,只能通过围绕可能发生的缺陷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预防。

    1.2二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

    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在孕早期尽早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发现胎儿缺陷,通过选择性的终止妊娠组织有严重发育缺陷或严重遗传病的胎儿出生。

    1.3三级预防——减少残疾儿发生

    三级预防的目的是在孩子出生后,通过筛查检出有缺陷的患儿,通过治疗和康复来减少残疾儿的发生。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

    一级预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遗传优生咨询、合理膳食、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措施,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经济的预防措施。

    2.1孕前预防

    (1)宣传倡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通过电视讲座、文艺演出、报刊杂志、墙报专栏、计生网络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倡导工作,营造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预防意识。(2)健康促进。开展对公众的健康教育,这是一项花费较低,收益较大的措施。要利用现有的计生和妇幼卫生资源和能力,引导待孕、已孕的夫妇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改变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远离高危环境、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的物质、合理膳食、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以保证怀孕前后妇女和胎儿的健康。(3)遗传优生咨询。要设立咨询指导科室。咨询师对前来咨询的服务对象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解答,帮助服务对象选择相应的对策,要了解她们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从心理上予以疏导。在咨询过程中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敞开心扉,保守秘密。(4)高危人群指导。高危人群是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示有出生缺陷高发风险因素暴露的人群。主要包括:夫妇双方或其直系亲属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者、曾生育遗传病患儿、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夫妇、35岁以上准备怀孕的妇女、长期接触高危因素的育龄男女等。对高危人群的指导重点进行孕前指导、提供婚育指导、组织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实验室筛查和孕期监控等有效途径。(5)孕前健康检查。孕前健康检查是对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的依据,对预防出生缺陷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病史与一般情况的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①问诊:包括个人史、生育史、家族史、疾病史、用药史、生活方式和行为、营养状况、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否有毒有害物质的暴露等。②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心率、甲状腺检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四肢脊柱等检查。③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血型(ABO,Rh)、血糖、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乙肝、丙肝、生殖道感染监测(衣原体、淋球菌、梅毒、HIV等)、B超等检查。所有的筛查都应取得服务对象的知情同意,并向他们说明这些筛查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局限性。④孕前健康检查结果评估和指导。评估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排除不利于妊娠的不健康因素。对有病的夫妇,怀孕前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处理,如乙肝或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病,必须在治愈后再怀孕。对患有性病、心脏病、慢性肾炎等疾病应积极治疗,待疾病控制后,身体情况允许时再怀孕。二是合理安排受孕时机。一般认为受孕的最佳年龄是25—28周岁,夫妇双方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舒坦、感情融洽,在智力、体力、心理、生物节律均处于良好状态下受孕。三是对乙肝病毒IgG抗体、风疹病毒检测阴性的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六个月进行预防接种。四是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改变准备怀孕夫妇不良的生活习惯,教育他们避免接触或远离生活与职业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合理膳食,加强营养。五是对遗传性疾病的夫妇,或患有高遗传风险疾病的育龄夫妇,如符合生育政策的,应指导其在孕中期进行产前诊断。六是加强部门协作和群众参与。积极主动的与卫生、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互通信息、进行密切合作。

    2.2孕期保健

    (1)做好优生促进工作。一是指导孕妇合理营养,保证在怀孕期间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叶酸和矿物质等。二是预防感染。特别是应防止对胎儿危害的严重的病原微生物,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等,严密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对证实有宫内感染者应及时处理。三是谨慎用药。在怀孕期间,不宜滥用药物,切忌使用对孕妇慎用和禁用的药品,确实需要用药的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四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戒毒等。五是远离和尽量避免与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的物质接触。(2)对妊娠合并症的孕妇,需早期诊断治疗,还要尽量注意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3)做好产前检查。产前检查频率一般在孕20—36周,每四周一次,孕36周后每周一次,对属高危风险的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2.3围产期保健

    (1)实施产妇住院分娩。在确是母婴健康的前提下,能进阴道分娩者应尽量从阴道分娩,不能从阴道分娩者,可采用剖宫产分娩胎儿。(2)减少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是指在宫内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状态,若继续发展可引起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如不及时给予处理,也可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在处理措施上,一是给产妇输氧,提高母婴血氧含量,改善胎儿血氧供应。二是要尽快结束分娩,产程不可过长,减少或避免胎儿因脑缺氧发生损害。

    3 出生缺陷的策略与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出生缺陷预防要坚持实行政府主导,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实施、多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组织管理,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将出生缺陷预防纳入民心工程来抓,成立出生缺陷预防组织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

    3.2制定实施方案。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制定适合本地区切实可行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实施方案,积极宣传婚育观念,开展孕前筛查和孕中期监测指导,进一步规范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提高筛查质量、防止和杜绝出生缺陷的发生。

    3.3 加大经费投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1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