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390KB,2页)。
【关键词】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41-02
2010年6月10日,斗门小学发生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确认为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食品所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发病经过2010年6月10日13时左右,车埠镇斗门小学一年级学生黄某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学校立即将该生送至本村卫生室就诊,其后类似病人不断出现,先后有4人到该村卫生室就诊,至6月10日13时,共发生7例病人,由于中毒人数增加,全部患者被送到镇卫生院诊治。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在48小时内痊愈,无死亡病例。
1.2现场卫生学调查经查证实,6月10日中午菜谱为炒黄瓜、炒白菜、炒茄子、烧士豆、猪血粉汤。主食为米饭(分中午煮的热饭和前晚的剩饭)。其中剩饭未放入冰箱保存,6月10日中午未经充分加热给学生食用。所有食品及原料均从市场购进,由食堂师傅加工。没有用完的食物部分存放在用冰柜里,冰柜内生熟食品混合存放,各种食品互相叠放,食物贮存达不到相关要求,学校食堂卫生条件较差,学生进餐均为自备餐具,餐具消毒设施(电子消毒柜)未使用,无保洁设施,整个加工场所无专用菜板和刀具消毒设施、食物容器、案板、切菜刀等加工食物用的容器具,工具生熟不分。无防蝇、防尘、防鼠设施,苍蝇较多,每个视野达15只左右,物品堆放杂乱。食堂有卫生许可证,食堂师傅有健康证,否认近期有腹泻及皮肤化脓性疾病病史。生活饮用水为车埠水厂自来水,学校未供应开水。
1.3病例分布特点食用各种食物的人数为42人,有中毒症状的为7人,罹患率为16.67%。发病时间为6月10日12时40至13时,潜伏期最短的40分,最长的1小时。病例年龄特点为:最大年龄为14岁,最小为6岁,病人均为学生。
1.4流行病学史 所有患者均有6月10日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史,发病潜伏期为40分钟—1小时。未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学生无一发病。
发病者7人均有进食剩饭史,进食剩饭多者症状重,进食少者相对发病较轻。另外通过对有相同进餐史但未发病的10人的调查,均否认进食过剩饭。
2临床表现
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先为胃内容物,后为水,无发热。其中出现呕吐症状 6人(85.71 %),腹痛 4 人(57.14%),恶心5人(71.42%),头痛 2人(28.57%)。
3实验室检测
采取剩菜5份,剩饭1份,患者呕吐物 2份,送实验室做蜡样芽胞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培养。结果从剩饭及2份呕吐物中均培养出生物性状一致的蜡样芽胞杆菌。
4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结果分析,证实是一起进食了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剩饭引起的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以及米、面粉、奶粉、香料等食物。芽胞耐高温,煮沸后仍可存活。适宜温度下可在食物中大量增殖,形成芽胞,产生肠毒素。人进食被本菌污染的隔夜或隔餐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1]。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食物后不引起食物感观性状的明显变化,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当一次摄入的食品每克的菌数在100万以上即可导致食物中毒[2],因此建议集体食堂,餐馆等尽量不要出售剩饭剩菜等。
学校食物中毒有发病快、发病人数多、涉及面广、社会负面影响大的特点。学校的饮食卫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是当前学校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监督,对食堂采购、储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的重要环节应重点进行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的检查督促职责,定期深入学校食堂进行检查督促;学校应建立健全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要认真落实;认真做好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掌握食品卫生基本知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