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1870
老年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0年第9期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护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均较复杂,,如不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易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死亡,特别是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熟练掌握|、细致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对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1.1 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老年心力衰竭者205例,男107例,女98例,年龄在65-86岁,平均71±6岁。

    1.2 本组患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力衰竭者58例,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二种疾病者有99例,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三种以上疾病的有48例。

    2 临床特点

    老年患者因疾病的反复发作,并常伴有两种以上基础疾病的存在,表现为对症状陈述不清,多数为活动后胸闷、心悸、需高枕卧位或端坐位,咳嗽和咯血,由于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引起,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咳白色泡沫痰或血样痰。心输出量减少致脑缺血、缺氧、记忆力差,疲乏无力,头晕、表情淡漠、烦躁不安、嗜睡。心力衰竭致胃肠淤血,患者可有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紫绀、双下肢水肿。

    3护理体会

    3.1休息与活动: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

    一般心功能分四级:

    一级:不限制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和重体力活动。

    二级: 可适当活动,如做些家务活,以休息为主。

    四级:绝对卧床休息,适当床上活动,病情好转后尽早床边

    或下床活动,以免形成静脉血栓。

    三级: 生活能自理的应严格限制活动。

    并以此为标准,同时监测活动中有无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心悸等,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

    3.2 输液的护理:遵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以防诱发急性肺水肿。

    3.3 饮食的护理:给于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注意补充营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少量多餐,勿进食过饱,限制水、钠的摄入[1]。

    3.4 用药的护理:①使用利尿剂时,遵医嘱正确使用,并观察有无副作用,监测血压;②使用洋地黄的护理,严格遵医嘱给药,当患者心率少于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时应通知医生,静脉给药时务必稀释后慢推,并同时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③使用血管扩张药的护理,应观察和预防副作用的发生,如头痛、面红、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3.5 病情观察:老年人心力衰竭常处于低氧血症,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短时间能耐受。咳嗽是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之一,常出现在其他征象之前,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平卧时为重,休息或坐起后减轻,此时应密切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要有预见性,耐心、细致询问患者,给于高枕位,吸氧、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于缓泻剂。

    4小结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全身各脏器的形态与功能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即生理的老化和功能的退化,都会威胁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因此,了解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密切观察和掌握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与家属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2[]是当今老年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叶文琴.实用内科疾病护理.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462

    [2]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百拇医药(秦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