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1869
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刘惠英
第1页

    参见附件(1655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道手术后患者的肠内营养及临床护理。方法 随机选取对胃肠外科胃肠手术病人99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空肠及造瘘口的护理和肠道的耐受与肠内营养的护理关系着手术后病人的快速康复。结论 肠内营养的使用可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应早期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纠正营养不良比肠外营养快,尤其是尽早地应用空肠营养支持对有消化道手术事的患者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消化道手术后 肠内营养 观察与护理

    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病人,尤其是食道癌、胃全切、胰十二指肠手术、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病人的治疗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完全肠外营养(TPN)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但长期实施肠外营养可引起肠粘膜的萎缩,粘膜屏障功能损害,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致使肠源性感染增加。因此为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应早期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故现代医学界越来越重视早期肠内的营养支持。对于以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在进行1周肠外营养支持后应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本组99例患者肠外营养1周后开始实施鼻空肠及空肠造瘘口给予营养液的输注,使患者在能充分保持肠道功能的条件下,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并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感染率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在术后实施肠外营养(TPN)4—7天后,当患者全身状况基本稳定,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无明显腹胀时,开始过渡到肠内营养(EN)。其营养液应选择完全无渣,短肽型的要素膳。如百普素、维沃等。通过对99例患者肠内输注营养液,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基本维持在正氮平衡,免疫力明显提高,各种营养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均为本院2008年胃肠外科胃肠手术病人,共99例(主要为胃癌和结直肠癌)。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对照组。EN组53例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34~84岁,对照组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9~78岁。EN组术中将鼻肠管放至Treitz韧带10 cm 以下或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襻下20~30 cm 处,或术中空肠造瘘置管,术后12~24 h 内肠鸣音恢复后开始自鼻肠管缓慢滴入5%糖盐水250 ml (滴速20~40 ml/h),观察无明显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

    良反应后将能全力(荷兰Nutricia)500 ml 用5%糖盐水500 ml 稀释,开始缓慢滴入(滴速10~20 ml/h),若无不良反应后,逐渐增加滴速(40~50 ml/h),12h 后改为能全力500ml 滴入,术后48h 增至1000ml,术后72h 后每日滴入1 500ml(含热卡1500kCal,氮9.6g,热氮比131:1)(1kCal=4185kJ),滴速60~100 ml/h,同时可进食流质饮食,术后1周左右停止灌注,病人进食半流饮食。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输液、静脉营养等治疗,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种、术前应用抗生素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1.2 观察内容

    胃肠术后感染并发症(如肺炎、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 病毒性感染);术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排便

    1.3 统计学处理

    肠功能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用均数±标准(±s)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感染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术后感染:肠内营养组:肺部感染1例、腹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2例,病毒性感染1例,感染率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