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转归及预后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41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相关因素、转归及预后。方法 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住的86例首次发作FC患儿,均随访到6岁。对他们首次发作时的年龄、发作时体温、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热至惊厥时间、原发疾病、脑电图改变、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FC患儿首次发病多见于6月龄~3岁; 62.79%的患儿发作一次,复发率为37.21%;FC的复发与首次发作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和FC分型、脑电图表现以及FC家族史或癫痫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FC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有遗传倾向,伴有危险因素者易复发且易转为癫痫。对首次发作患儿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 儿童 热性惊厥 相关因素 预后
中国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06-02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儿童期患病率3﹪~4﹪,首次发作年龄于出生后6个月至3岁间,平均18~22个月,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常有FC或癫痫家族史。本文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在我科收住且确诊为FC首次发作的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其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患儿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60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2.31:1。FC的诊断标准 [1] : 年龄在1个月至6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体温38℃以上时突然出现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复发为初次FC后,在另一次热性病程中再次出现符合以上标准的发作;FC患儿出现连续2次无热惊厥发作,判断为已转变为癫痫[2]。按FC分型标准[3]: 单纯型热性惊厥(SFC)71例,复杂型热性惊厥(CFC)15例。本组中60例行头颅CT扫描、26例行头颅MR检查均未见异常,所有的病例均行脑脊液及血糖、血钠、钙等检查,可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1.2 初发年龄和家族史 初发年龄: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岁,其中2个月~6个月5例,~1岁20例,~3岁45例,~6岁16例。有癫痫家族史者5例,热性惊厥家族史者27例,其中14例发作2次以上。
1.3 发作时体温和发作持续时间 发作时体温:<38.5℃8例(占9.30%),38.5℃~39℃12例(占13.95%),39℃~40℃ 38例(占44.19%),>40℃28例(占32.56%)。发作持续时间<5 min 48例(占55.81%),6~10min 20例(占23.26%),11~15 min 16例(占18.60%),持续状态2例(占2.33%)。
1.4 发热至惊厥时间 ≤3h14例(16.28%),~12h 42例(48.84%),~1d15例(17.44%),~2d9例(10.47%),>2d6例(6.98%),82.56%发生于发热24h内。
1.5 原发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6例(占65.12%),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10例(占11.6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占8.14%),病毒性肠炎8例(占9.30%),溃疡性口炎3例(占3.49%),急性喉炎2例占(2.33%)。
1.6 脑电图资料 有70例在热退后7~10d进行脑电图描记,正常50例(占58.14%),异常20例(占23.26%),其中表现为高幅慢波14例(占16.28%),棘慢波6例(占6.98%).
1.7 治疗 86例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控制惊厥、退热、治疗原发病等综合治疗,治愈后出院,随后门诊随访至6周岁。
1.8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复发相关因素如下:首次FC后32例再次发作,其中1次复发18例,2~3次复发7例,4~5次复发5例,复发5次以上2例,具体见表1。随访期间,本组有4例(占4.65%)患儿转为癫痫,其中男女各2例,4例皆有FC或癫痫家族史,而无FC或癫痫家族史的54例患儿中,未发现转为癫痫的病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
3 讨论
热性惊厥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导致体温38℃以上时出现的惊厥,占小儿各类惊厥的30%[4]。其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本组惊厥首次发病年龄多在6月龄~3岁间。这种年龄特征可能与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有关,在脑发育极不成熟的新生儿与脑发育接近完善的学龄期都不易发生热性惊厥,在6月龄~3岁间,脑细胞结构简单,其分化以及轴、树突分支不全,髓鞘生成不完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惊厥阔值低,容易发生热性惊厥[5]。本资料同时显示,FC患病率男大于女,男女之比为2.31∶1,这可能与男孩脑发育成熟度及由此导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度低于同年龄女孩有关 [6]。FC多发生在体温上升期,尤其是发热最初24小时内,每个FC患儿可能均有各自的FC温度阈值;发热24h内惊厥次数越多,复发率越高,首次惊厥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复发,同时本组资料显示发热24h内发生惊厥的为71例(占82.56%),惊厥持续时间≥10 min为18例,复发为11例(占61.11%),以上资料支持上述观点。
FC多表现为良性,一般不留后遗症,且不影响生长发育,但热性惊厥频繁发生或惊厥呈持续状态,且治疗不及时也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而转变为癫痫 [7]。 FC易于复发,大约有25%~40% 的患儿反复发作,并有2%~3%的患儿转为癫痫,部分遗留智力发育落后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不同患儿复发率差异很大,取决于复发“危险因素”。Knudsen(1985) 提出的5项危险因素[8](按危险强度排序)是:(1)首次复发年龄≤15个月;(2)一级亲属中有癫痫患者;(3)一级亲属中有FC史;(4)日托儿;(5)首次复发呈复杂性表现(指局限性发作,超过15~20min的延长发作,以及24h内2次或2次以上的丛集式发作)。有以上1~2项者,在18个月内复发率为25%~50%,3项者为75%~100%,而无任何危险因素者为<10%。Fukuyama 等(1996年)则强调复发的危险因素[9]是:(1)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2)双亲中一方有FC史,只要具有其中1项,复发率在50%以上。这些研究结果虽各有差异,但均提示复发的可能性随初发年龄、初发体温而变化,并与FC类型及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本组临床资料亦支持以上观点。本组FC伴呼吸道感染88.37%,说明感染是FC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是一项重要措施。有关复发与远期预后的关系,存在不同意见,较多作者认为,FC复发次数越多,癫痫发生率越高,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10] 。提示对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若出现发热即应采取积极降温措施,间歇短程用药:于发热开始即使用地西泮(安定)1mg/(kg•d),分3次口服,连服2~3天,或直到本次原发病体温恢复正常为止。对CFC或总发作次数已达5次以上者,若以安定临时口服未能阻止新的发作,可长期口服丙戊酸或苯巴比妥钠,疗程1~2年,个别需适当延长,其他传统抗癫痫药对FC发作的预防作用较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