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6187
食管中段憩室X线及CT表现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李 韡 李 静 刘由军
第1页

    参见附件(1406KB,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数月前因咳嗽,胸闷就诊我院,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示: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近期症状扔持续,偶有进食梗阻感,再次就诊我院门诊呼吸内科,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行胸部CT 检查如下:

    CT平扫检查示(矢状位、横断位及冠状位):纵隔内隆突下偏右侧约平第6、7胸椎体水平见一等密度软组织块影, 病灶呈囊袋状,大小约46mm×29mm×31mm,其内密度不均,其内可见食物残渣及含气空腔,上端食管稍扩张,下端食管未见异常。CT疑诊食管中段憩室,内有食物残渣,建议食管钡餐造影。图(1-3)

    食管钡餐造影示:食管中段见29mm×31mm 大小的囊袋状影突向腔外,边缘光整规则,囊袋影颈部宽约18mm ,对比剂充盈存留,其内黏膜皱襞与食管相连,上下段食管钡剂通过顺畅,无梗阻现象。余食管未见明显充盈缺损改变。图(4、5)。

    2 讨论

    2.1 食管憩室(diverliculum the esophagus)是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其分类方法多样。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牵引型和膨出型两种。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及膈上食管憩室。牵引型憩室大多发生在气管分叉附近,多因食管外因素的粘连、牵引使食管壁向外突出,常见于纵膈内淋巴结炎症(结核多见)的粘连收缩;纵膈炎;偶见胸主动脉硬化的伸长、迂曲。膨出型则多因食管内外有压力差,食管粘膜经肌层的薄弱点疝出而成,多发生于咽部和膈上5-10cm处。牵引型因系食管全层向外牵拉,故称真性憩室;膨出型因只是粘膜膨出,故称假性憩室。食管憩室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人及50 岁以上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仅在x线钡餐造影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胸痛以及与吸入有关的肺部表现[1]。

    2.2 影像学表现:食管憩室的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钡餐造影检查[2],先在透视下用不同角度进行检查,然后根据透视所见在采用正位、左右斜位或侧位进行摄片。由于气管隆突下淋巴结的位置稍偏右,不少食管中段憩室发生在食管右前缘,所以常需作左前斜位检查。憩室常见于气管分叉水平的前壁或前侧壁。多数为单发。牵引型憩室的典型影像表现为宽基底、尖端指向前方或前外方的尖顶帐篷状突出。有时尖端不但指向前方或前外方,并且还可以指向上方或下方。憩室的基底部一般宽10mm左右,但也有宽达30mm左右的。随着病变的发展在食管腔内压力的作用下,憩室的体积也逐渐增大,而基底部不变,以致形成一相对较狭的颈部。钡餐造影检查可见钡剂充填于囊腔内。本例患者首次行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再次行CT平扫检查时发现后纵膈内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见少量气体,高疑为食管中段憩室,经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示,边缘光滑的囊腔内可见钡剂充盈,且与食管相通,支持食管中段憩室的诊断。

    2.3 鉴别诊断

    2.3.1 食管重复(先天性食管囊肿):食管重复是非常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一般位于食管下段或气管分叉处,它可能与主食管不相通,也可能与之相通,形态可能是圆形、椭圆形或是管状的。胸部正侧位片显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后纵隔囊性肿块。吞钡时食管受压,并往往向对侧和向前移位。如果囊肿与食管相通,少量造影剂进入囊腔内,需与食管憩室鉴别,然而由于开口非常小,所以造影剂往往不能进入囊腔。且多数病例合并胸椎畸形。

    2.3.2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口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疾病,疝入的腹腔脏器以胃多见。食管裂口疝与膈上食管憩室均表现膈上疝囊,但食管裂口疝是胃腔疝入纵膈,而憩室则是与胃腔之间有一段正常食管相隔,这是最根本的鉴别点。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