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6388
树脂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栗 瑶 徐 宏 赵 丹
第1页

    参见附件(1330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6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串联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33人,每周1~2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一次单纯血液透析;对照组33人,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三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症状上,串联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室指标上,血肌酐、尿素氮的清除率两组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串联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关键词】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尿毒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15-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间的透析患者66人,均为慢性肾衰尿毒症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串联组和对照组。串联组33人,男16例,女17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7岁。透析时间8个月~7年,每周透析2~3次。对照组33人,性别和年龄与串联组配对。

    1.2 方法

    串联组采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串联日本尼普洛150G醋酸纤维素透析器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灌流器在前,透析器在后,以免经透析器脱水后,血液浓缩,使血液阻力增大,并易致灌流器凝血。先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灌注灌流器、透析器和管路,继而用每瓶含20MG肝素生理盐水3瓶,以每分钟200ML的速度冲洗。同时用手轻拍灌流器以排除气泡及除去微粒。血流量180~200ML/MIN。先灌流、透析2小时,达到饱和后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小时,总共治疗时间为4小时。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血压、脉搏、血及凝血情况。治疗前后查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PTH及β2-MG等。串联组每周一至两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一次单纯血液透析。对照组除未串联血液灌流器外,其他条件及检验指标同串联组,每周进行三次单纯血液透析。上述治疗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连续治疗两个月。

    2结果

    2.1 串联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睡眠、皮肤瘙痒、高血压等症状明显改善(表一)。从治疗后的PTH和β2-MG的值来看,串联组的PTH和β2-MG值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表二)。两组病人的BUN和CR均显著下降,两组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2.2串联组与对照组在透析前后血浆ALB、GP水平的比较:两组在治疗后ALB、GP的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但两组之间的改变无明显差异。(表三)。

    表一串联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体液内有200多种物质的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其中有一些物质具有明显毒性作用[1]。这些代谢产物在体内的积聚可以引起各种尿毒症并发症。尿毒症毒素按其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小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和大分子毒素[2]。小分子物质的分子量小于500道尔顿,以肌酐、尿素氮、尿酸为代表。中分子物质的分子量为500~5000道尔顿。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大于5000道尔顿。PTH为甲状旁腺分泌的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9500道尔顿的直链多肽。β2-MG为11815道尔顿,由9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的小分子球蛋白。普通的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小分子毒素,大中分子毒素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因此长期单纯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往往存在皮肤瘙痒、顽固性高血压、心包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与合并症,而这些并发症与合并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血液灌流技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灌流器,清除患者血中的外源性毒素及内源性毒素,从而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灌流器中常用的吸附剂有吸附树脂和活性炭。树脂血液灌流器中常用的吸附剂为人工合成高分子吸附材料,是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多空、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它的特点是吸附快,吸附量大,并具有相对吸附特性、可吸附分子量较大的物质,但它对肌酐、尿素氮以及钾、钠、钙、水等无吸附作用。因此血液灌流一般不单独使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利用优势互补的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全面地、更加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代谢产物、毒素,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