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3133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回族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检测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郭建忠 郄雅萍
第1页

    参见附件(2726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宁夏吴忠市回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代谢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回族ACS患者84例及对照组汉族ACS患者88例,比较两组间血脂代谢的指标;分析不同民族之间血脂代谢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结果 回族ACS患者的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 B)水平明显高于汉族ACS患者(P<0.05);而血清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 A1(Apo A1),回汉患者间无差异(P>0.05)。结论 宁夏吴忠地区回汉族ACS患者之间血脂检测值存在差异。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回族 血脂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93-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CA)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学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冠心病已明确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及吸烟等[1,2],其中血脂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它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相关,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了174例ACS住院患者,按照患者民族分为回族组和汉族组,比较两组间血脂代谢的差异,旨在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回族 ACS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与本病的相关性,为本地区回族CHD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ACS住院患者1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6例(66.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17.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8例(16.1%)。分为A组(回族ACS组)和B组(汉族ACS组),其中A组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47~76岁(平均60.69 ± 10.51岁)。B组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45~73岁(平均58.83 ± 11.05岁)。两组间年龄、性别等均无差异,住院之前3个月未接受过调脂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定的标准[3]。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心前区疼痛,经心电图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除外既往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风湿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 A1)、载脂蛋白 B (Apo B)。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1)A组(回族ACS组)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 B)水平明显高于B组(汉族ACS组),P<0.05。

    (2)血清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 A1(Apo A1)、水平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血脂结果统计分析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器官病变的最严重、最危急的表现,许多研究均已证实: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遗传史、吸烟等是普通人群冠心病发病主要危险因素。本文重点探讨了回族患者中血脂代谢异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影响程度与汉族有何异同,以便进行针对性防治。

    宁夏回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有史以来一直实行较严格的同民族内的婚姻制度,回汉民族间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在饮食结构和习惯上与汉族人群有着明显的差异,回族有禁食猪肉,禁止饮酒,不提倡吸烟等风俗习惯。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4],回族在某些慢性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方面明显高于汉族。

    目前临床测定的血脂都是与载脂蛋白结合的脂质,常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种脂蛋白颗粒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强弱不同,高TG血症在多个层面上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高TG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在于TG主要存在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及中间密度脂蛋白(IDC)中,小而密的LDL水平升高,因其颗粒小而密,更容易进入动脉内膜下层氧化,可迅速被血中单核细胞衍变的巨噬细胞吞噬后成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聚集为脂肪纹,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胆固醇,成为粥样斑块脂质核心的主要成分。同时,氧化的LDL-C不易被LDL受体识别,影响其清除;氧化的LDL-C可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的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而导致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因此LDL-C和TG的升高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几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降低LDL-C对冠心病事件和总死亡率有显著的影响。有人在1997年分析,他汀类药物使LDL-C下降30%,使非致死性冠心病下降33%,使脑卒中下降29%,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8%、总死亡率下降22%。这些试验充分证明了降低LDL-C对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5]。在本研究中,A组LDL-C水平高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均使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增加。但脂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脂质成分的比例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具有较大差异[6],在不同类型的CHD其致病风险的强度也不一致[7]。本研究发现回族ACS组TG水平高于汉族组(P<0.05),而HDL-C与汉族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回族ACS组患者Apo B水平明显高于CHD组患者,但是回族ACS组患者Apo A1水平与汉族ACS组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不同民族之间的血脂水平的变化对ACS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