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08293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外治疗法干预疲劳状态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2期
     【摘要】中医学最重要的防治思想“治未病”理论,是当前中医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针灸、穴位灸、耳针、拔罐、头针、推拿按摩、足部反射区、刺挑痧类、热浸敷佈类、体育类外治疗法调治疲劳状态的优势,其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人们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治未病 外治疗法 疲劳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90-02

    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生命现象,其形成是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亚健康状态最典型的表现是疲劳。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减弱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1]。亚健康可以向健康和疾病两方面转化,积极正确的医学干预可以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反之,则可能导致疾病[2]。中医学“治未病”的基础理论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其意义与现代积极调整亚健康状态近似。

    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基础,运用外治疗法去预防和调理亚健康状态,是对疲劳状态进行干预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1 针灸

    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针、药治疗病症的作用是尽同的。其都是以调解阴阳、疏通经脉、祛邪扶正,使人体五脏六脏经脉气血畅疏,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长寿目的。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医书《黄帝内经》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