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08265
早期应用益生菌对新生儿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2期
     【摘要】新生儿由于处于生命形态的初始阶段,他的免疫功能还比较低、肠道功能也不健全,并且肠道细菌的数量与种类也都比较少。益生菌可以定植于肠道内,有着比较优秀的对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刺激功能,对提高新生儿的机体免疫能力大有裨益。在本文中,笔者对早期应用益生菌对新生儿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益生菌 新生儿呼吸道 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17-02

    引言

    世界上最早开展益生菌有意于肠道的相关研究的是俄国的科学家Metchnikof,根据自己的研究,他认为肠道乳酸杆菌可以有效阻止腐败菌的生长,并借此能够发挥延年益寿的特殊功用。新生儿由于处于生命形态的初始阶段,他的免疫功能还比较低、肠道功能也不健全,并且肠道细菌的数量与种类也都比较少。益生菌可以定植于肠道内,有着比较优秀的对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刺激功能,对提高新生儿的机体免疫能力大有裨益。笔者对早起应用益生菌对新生儿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如下:
, 百拇医药
    1 益生菌的常有功效

    1.1 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NEC)的发生率

    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疗科技的发展,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NEC)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是当前仍然缺乏比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目前,对坏死性小肠炎(NEC)的生理病理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当前普遍公认的是,促进NEC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肠道致病菌侵袭、胃肠道喂养以及肠道通透性增强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肠道病原菌的感染和(或者)定植在显著增加坏死性小肠炎(NEC)的发病几率。当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NEC)存在比较明显的肠道菌群的异常现象,这一点已经被证实。

    参考资料[3]和参考资料[4]的研究证实:新的一项多中心(7家NICU,共434例)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评估益生菌对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出生体质量<1500g)死性小肠炎(NEC)的有益性。将43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17例),实验组加入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母乳或混合喂养(母乳+配方奶)的乳液,对照组予未加益生菌的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每天2次,共加用6周。临床医生对两组早产儿发生死性小肠炎(NEC)的情况进行双盲评估(并用Bell's评分)。结果研究组Bell's评分≥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4/217,对照组20/217)。其结论为经口摄入双歧杆菌和乳酸菌6周可减少VLBWNEC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1.2 显著降低新生儿腹泻的发病率

    腹泻病在新生儿的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在当前针对此病的各种治疗措施当中,益生菌是比较常用的。由于新生儿由于处于生命形态的初始阶段,他的免疫功能还比较低、肠道功能也不健全,并且肠道细菌的数量与种类也都比较少,并且机体的防御机制不完善,腹泻病也就常常发生。益生菌可以定植于肠道内,有着比较优秀的对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刺激功能,对提高新生儿的肠黏膜免疫能力大有裨益。

    新生儿腹泻时候,绝大多数都伴有肠道菌群紊乱现象,益生菌的添加可以有效地增加新生儿的机体抵抗力,显著改善腹泻的临床症状。

    2 益生菌具有优秀的口咽部微生态失衡的调节功效

    以往的研究证实:在刚刚出生的时候,新生儿的胎便是没有细菌的,但是在出生后的2h左右即可以从新生儿的排便中检测到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数量会不断的上升。这些细菌的生长会消耗肠道内的大量氧气,局部的氧化还原电势会因此降低。专性厌氧菌(此处主要是双歧杆菌发酵糖产生的乳酸与醋酸)能够显著降低肠道内的pH值。肠道pH的降低可以为厌氧菌(此处主要为双歧杆菌)的肠道定植提供有利条件,数量的增加使其渐渐成为具有优势的肠道菌,它们的增加,可以反过来抑制兼性厌氧菌特别是需氧菌的生长,肠道菌的平衡格局因此产生。
, 百拇医药
    参考资料[1-2]中的研究发现:新生儿住院初期可有口咽部微生态失调现象,主要因疾病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口咽部正常菌群对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有拮抗性,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口咽部、扁桃腺、鼻窦、中耳等部位的重要抗感染机制之一。新生儿作为一特殊人群,其生理机能不成熟,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新生儿患病后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对各种感染较敏感,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高。因而其正常菌群的抗感染作用如何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口咽部有益菌对过路菌的拮抗作用,一直是微生态学工作者们感兴趣的现象。临床上也观察到很多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有益菌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或者对病原性细菌的拮抗作用无或较弱等,提示有益菌拮抗功能低下可能是感染迁延的重要机制之一。因而通过增强口咽部有益菌的拮抗作用,有可能对呼吸道院内感染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结束语

    在新生儿咽部进行益生菌的定植,它会随着实际的病情、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的变化以及住院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相应地,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也会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为了降低新生儿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建议尽早干预这些变化。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Stratiki Z,Costalos C,Sevastiadou S,et al.The effect of a bifidobacter supplemented bovine milk on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of preterm infants.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07,83:575-579

    [2]SIGGERS R H,SIGGERS J,BOYE M,et al.Early administration ofprobiotics alters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nd limits diet-induced gut dys-function and severity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pigs[J].JNutr,2008, 138(08):1437-1444
, 百拇医药
    [3]Lodinová-ZádníkováR,ProkesováL,TlasklováH,et al. Influence of oral colonization with probiotic E.coli strain after birth on frequency of recurrent infections,allergy and development of some immunologic parameters.Long-term studies.Ceska Gynekol,2004,69(Suppl1):91-97

    [4]Gronlund MM,ArvilommiH,Kero P,et al.Importance of interstinal colonization in thematuration ofhumoral immunity in early infancy:a prospective follow up study ofhealthy infants aged 0-6months.Arch DisChild, 2000,83:F 186-19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