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08521
人工回肠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629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人工回肠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方法 48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按男女及发病时间长短将其分实验组和对照组:24例全结肠切除后回肠末端造“J”型贮粪袋后与直肠吻合为实验组,另24例不造人工贮粪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情况。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便不成形、水样便、排便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人工贮粪袋对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术后排便影响很大,可以明显减少长期腹泻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在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后,常出现便不成形、水样便、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甚至出现顽固性腹泻, 本实验旨在观察人工回肠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我院是以肛肠为重点学科的综合性医院,在收治慢传输性便秘患者时,经检查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需手术治疗[1]:①结肠运输试验明显延长,且出口无梗阻,无其他器质性病变影响排便;②病程在3年以上,经内科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且本人强烈要求手术治疗的患者,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7年至2010年3年间收治48例慢传输病人,男11人,女37人,年龄在30岁-55岁间,病程3-10年不等,其中5年以下39例,6-10年以上9例,我们按男女及发病时间长短将其平均分两组,各24例,其中24例造人工贮粪袋为实验组,另24例不造人工贮粪袋为对照组。

    1.2 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腹正中切口入腹,行全结肠切除术,其中24例实验组,行全结肠切除术后在回肠末端做“J”型贮粪袋后与直肠吻合;24例对照组行全结肠切除术,回肠与直肠吻合,术后结合抗炎对症治疗,患者均梗阻症状消失出院。

    2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相同治疗方法,半年后,通过电话随访,通过对照患者大便形态、次数、有无腹泻进行比较评估。

    3 统计学处理

    两组对照排便形状、次数等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4 结果

    患者术后半年在正常饮食,不用影响胃肠功能药物的情况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便形、次数等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讨论

    目前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病因尚未明确,考虑与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缺如或神经丛萎缩变性有关,因而造成结肠袋消失,肠壁变薄、冗长、弯曲容积增大,收缩无力、且因多年服用泻药,致使肠管出现黑变病。通过临床检查,要绝对具备手术适应症,且患者及家属有强烈要求手术的意愿,患者本人无精神障碍,方可采取手术治疗。在手术方法上,我院以前曾行结肠部分切除和结肠次全切除术,回肠乙状结肠吻合,因多年观察复发率高,现只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保留在腹膜返折处上且保护好齿线上1-2cm直肠粘膜,因为此处粘膜对控便、排便有意义[2]。人工回肠贮粪袋制作时应遵循操作简单、吻合口无张力、无血运障碍即可,应根据贮粪袋类型排列肠袢。贮粪袋做好后,能拉到耻骨联合下3-4cm时可判断为无张力,不会影响血运,贮粪袋的作用是保存粪便,使其在肠管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水分和电解质吸收,术后应加强抗炎、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3]。可口服易蒙停缓解腹泻,严防感染和肠瘘发生。

    参考文献

    [1]孟荣贵,赫立强,傅传剐,等.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7-9.

    [2]武现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