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杨永良临床经验拾零(1)
【摘要】老师—杨永良从医六十余年。内科造诣极深,临床中对脾胃极为重视。处处不忘照顾中焦,总结了一套中焦不可过腻,不可忘攻,调补为先的法则。尤对老年人的脾胃病治疗更有心得,另外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更是灵活多效,不但用于高血压,还用于顽固头风,治愈肝病必治脾,妇人病从肝治更有新义。
【关键词】杨永良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10-02
老师-杨永良先生,一九二七年生,庄河市观架山乡打拉腰村人,出身贫寒,自幼聪慧、好学。十七年于庄河镇随李风恩先生学习中医,始攻中医外科,后改专攻内科,皆得真传,二十多岁自立门户,在庄河镇内开“中医永良所”,名闻远近。后入庄河中医院工作至退休,老师从医六十多年来,医术高明,曾荣为庄河“十小”名医,求救于老师者,络绎不绝,经治者,活人无数。
, 百拇医药
老师临诊尤重脾胃,对脾胃病的治疗独具匠心,老年脾胃病更有研究。“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出神入化。妇人病的“加味逍遥散”化裁,更年期综合症的从肝论治,肝病调脾等理论皆有新义。由于师日诊繁忙,没有顾上著书立说,下面就跟随老师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虽不能真正全面反映老师的经验,但求给后学者以启迪。
1 对脾胃病的认识及辨治
1.1 对脾胃的认识 老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维系的源泉,人的后天气赖于之,视、听、言动亦赖于之。宋、金一李杲开先河,创《脾胃论》,为后人指明了重视脾胃的重要性。论脾论胃,二者作用不可分离,脾胃功能正常亦靠它脏相助。人身之所以能言动,全靠脾胃精微所助,即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这就是说,脾胃在人身极为重要,先天靠肾气之滋,后天依脾胃健壮,才能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若后天脾胃功能弱,就要产生它病,但脾胃又不是孤立存在,与其它脏腑关系极为密切,肺气的补充交换,肝气的疏达约束,肾气温化互资等,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理上于之,病理上亦于之,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可单脾胃而脾胃,要全面考虑,求其本,追其因,综合调之,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脾胃居于中焦,为人身气机之枢,上升清气,下降浊阴,升降出入无不相关,至于病后调理,更应重视之,用苦、寒、凉、燥不可不审,滋腻厚味宜慎为妙,重视脾胃功能即重视先身。
, 百拇医药
1.2 辨脾胃病要舌诊
舌诊为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中为人们极为重视,但在脾胃系疾病中的作用甚显重要。老师治脾胃病极为重视舌诊,把它放在四诊的首要位置。这是因为舌为心之苗,胃气的外候,五脏的荣华,津液之润亏均从舌象反映出来,为机体易于观察的部位,历代医家特别重视舌诊,研究者层出不穷,它最能反映中焦脾胃的功能好坏。在进行舌诊时一是要观舌质的胖瘦,胖大者多阳虚湿胜,质瘦者多为血亏不足;二要观苔之有无厚薄,无苔者多为阴亏、胃气伤,苔厚者多为湿浊阳虚;三要观色泽,舌质暗者多为寒极血瘀,淡者多为阳虚血亏。苔黄为热,白为阳虚寒湿等。除此之外,更要注意舌下脉络的变化,结合余诊,方可施药。在病程中,还要注意舌的苔质消增,以观进程,观苔厚薄以测病之深浅,揩润燥以测津液的伤失,总之失舌诊,动手便错。
1.3 对老年脾胃病的辨证论治
脾胃为人身后天之根本,所谓“土为万物之母”。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尤显调护后天之本——脾胃的重要性,只有脾胃功能旺盛的人,其生存质量才有保证。宋、金时——李杲,尤对中土功能及病态阐明深透,其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脾胃在人身的重要地位,尤其对老年人的脾胃更应重视,所谓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是也。
, 百拇医药
1.3.1 胃溃疡
老年人的胃溃疡,在临床中较多见,而且多为经久不愈者,对其治疗为:
①中焦虚寒:胃病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时泛清水,口淡纳差,乏力,甚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温健中阳。
用药:炙甘草、炙黄芪、桂枝、白芍药、焦白术、神曲、党参、五灵脂、炒鸡内金。
②肝胃郁热:胃部灼热、烦躁易怒,时泛嘈杂、口干口苦、情志过激症状加重,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肝和胃。
用药:吴茱萸、党参、生牡蛎、顺楝子、砂仁、牡丹皮、栀子、柴胡、生白药。
, http://www.100md.com
③胃阴不足:上腹隐痛,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身倦、烦躁、大便干、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用药:麦门冬、梗米、玉竹、佛手、甘草、沙参、郁金、天花粉。
1.3.2 胃火
①肝气犯胃:胃脘胀痛,且无规律,喛气胸闷、大便不畅、情志不畅、诸症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
用药:柴胡、川芎、陈皮、甘草、厚朴、郁金、半夏、香附、延胡索、草豆宼、炒鸡内金。
②肝脾不和:素情急躁、倦怠无力,大便不调,情志不畅,大便次数增多、腹痛、时大便中有泡沫、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或沉缓。
, 百拇医药
治法:健脾湿中、柔肝。
用药:防风、陈皮、酒白药、焦白术、木瓜、炒薏米仁、炙甘草、桔梗、茯苓。
1.3.3 糜烂性胃炎
① 痰湿中阻、上腹部不适、口淡无味、时口中有粘物排出,身困、头晕,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湿。
用药:霍香、半夏厚朴、陈皮、茯苓、苍术、甘草、良姜、香附。
②脾胃湿热:上腹部胀痛、口粘口干、心烦胸闷、或胃部有灼热感、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用药:甘草、竹茹、枳实、生地、龙胆草、公英、栀子、半夏、茯苓、当归、郁金、大黄。
, http://www.100md.com
1.3.4 萎缩性胃炎
①中虚血瘀:胃脘部疼痛,食多或不慎痛甚,时针刺样感,身体消瘦,而色暗而不泽,舌质暗,舌苔薄滑,脉沉涩。
治法: 健脾益气、活血。
用药:五灵脂、蒲黄、焦白术、川芎、炮姜、延胡索、枳壳、丹参、乌药、炙甘草、炙黄芪。
②寒热错杂:上腹部痛、过食、寒凉均加重,呕恶时胀、口淡或口苦,大便时溏或干燥,舌质淡红、苔干、脉沉。
治法:寒热并用,健中。
用药: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炙甘草、党参等。
总之,对老年用脾胃病的治疗,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因老年人身体多衰竭,即易恶变,所以要定时作胃镜等检查,以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其二,用药易温柔,以健为主,即处处注意保胃气;其三,注意饮食调养,所谓“三分治,七分养”之义,用药时绝不可一方不效又更另方,而把握不住根本。
, http://www.100md.com
1.4 对小作脾胃病的治疗
小儿脾胃病临床多见,而且为儿科内伤病之一,虽有同成年人病一样的特点,但在临证时要抓住特点,尤其病后的调理十分重要。
在临床上说要分以下几型:①食滞型。临床上见呕吐酸腐,或大便泻下臭如败卵,发热哭闹、腹胀、按痛、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可用下列药物治疗:槟榔、焦楂片、神曲、枳壳、炒素芽。②外感型。临床见发热恶寒或发热不恶寒,呕吐,大便正常或泄泻粘滞,小便色黄量少,舌质红。指纹淡红浅浮,偏于风寒用六君子汤,偏于湿热用葛根芩连汤。③脾胃虚弱型,临床见肌体消瘦、面色无华、饮食量少、大便软、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动,治以参苓白术散。
注意事项,因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用药易淡柔,以调为主。用药时应少量频饮,中病即止,特别要注意病后的调理,要食易消化食物,勿使脾胃之气康复。, 百拇医药(陈国毅)
【关键词】杨永良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10-02
老师-杨永良先生,一九二七年生,庄河市观架山乡打拉腰村人,出身贫寒,自幼聪慧、好学。十七年于庄河镇随李风恩先生学习中医,始攻中医外科,后改专攻内科,皆得真传,二十多岁自立门户,在庄河镇内开“中医永良所”,名闻远近。后入庄河中医院工作至退休,老师从医六十多年来,医术高明,曾荣为庄河“十小”名医,求救于老师者,络绎不绝,经治者,活人无数。
, 百拇医药
老师临诊尤重脾胃,对脾胃病的治疗独具匠心,老年脾胃病更有研究。“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出神入化。妇人病的“加味逍遥散”化裁,更年期综合症的从肝论治,肝病调脾等理论皆有新义。由于师日诊繁忙,没有顾上著书立说,下面就跟随老师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虽不能真正全面反映老师的经验,但求给后学者以启迪。
1 对脾胃病的认识及辨治
1.1 对脾胃的认识 老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维系的源泉,人的后天气赖于之,视、听、言动亦赖于之。宋、金一李杲开先河,创《脾胃论》,为后人指明了重视脾胃的重要性。论脾论胃,二者作用不可分离,脾胃功能正常亦靠它脏相助。人身之所以能言动,全靠脾胃精微所助,即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这就是说,脾胃在人身极为重要,先天靠肾气之滋,后天依脾胃健壮,才能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若后天脾胃功能弱,就要产生它病,但脾胃又不是孤立存在,与其它脏腑关系极为密切,肺气的补充交换,肝气的疏达约束,肾气温化互资等,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理上于之,病理上亦于之,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可单脾胃而脾胃,要全面考虑,求其本,追其因,综合调之,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脾胃居于中焦,为人身气机之枢,上升清气,下降浊阴,升降出入无不相关,至于病后调理,更应重视之,用苦、寒、凉、燥不可不审,滋腻厚味宜慎为妙,重视脾胃功能即重视先身。
, 百拇医药
1.2 辨脾胃病要舌诊
舌诊为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中为人们极为重视,但在脾胃系疾病中的作用甚显重要。老师治脾胃病极为重视舌诊,把它放在四诊的首要位置。这是因为舌为心之苗,胃气的外候,五脏的荣华,津液之润亏均从舌象反映出来,为机体易于观察的部位,历代医家特别重视舌诊,研究者层出不穷,它最能反映中焦脾胃的功能好坏。在进行舌诊时一是要观舌质的胖瘦,胖大者多阳虚湿胜,质瘦者多为血亏不足;二要观苔之有无厚薄,无苔者多为阴亏、胃气伤,苔厚者多为湿浊阳虚;三要观色泽,舌质暗者多为寒极血瘀,淡者多为阳虚血亏。苔黄为热,白为阳虚寒湿等。除此之外,更要注意舌下脉络的变化,结合余诊,方可施药。在病程中,还要注意舌的苔质消增,以观进程,观苔厚薄以测病之深浅,揩润燥以测津液的伤失,总之失舌诊,动手便错。
1.3 对老年脾胃病的辨证论治
脾胃为人身后天之根本,所谓“土为万物之母”。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尤显调护后天之本——脾胃的重要性,只有脾胃功能旺盛的人,其生存质量才有保证。宋、金时——李杲,尤对中土功能及病态阐明深透,其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脾胃在人身的重要地位,尤其对老年人的脾胃更应重视,所谓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是也。
, 百拇医药
1.3.1 胃溃疡
老年人的胃溃疡,在临床中较多见,而且多为经久不愈者,对其治疗为:
①中焦虚寒:胃病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时泛清水,口淡纳差,乏力,甚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温健中阳。
用药:炙甘草、炙黄芪、桂枝、白芍药、焦白术、神曲、党参、五灵脂、炒鸡内金。
②肝胃郁热:胃部灼热、烦躁易怒,时泛嘈杂、口干口苦、情志过激症状加重,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肝和胃。
用药:吴茱萸、党参、生牡蛎、顺楝子、砂仁、牡丹皮、栀子、柴胡、生白药。
, http://www.100md.com
③胃阴不足:上腹隐痛,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身倦、烦躁、大便干、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用药:麦门冬、梗米、玉竹、佛手、甘草、沙参、郁金、天花粉。
1.3.2 胃火
①肝气犯胃:胃脘胀痛,且无规律,喛气胸闷、大便不畅、情志不畅、诸症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
用药:柴胡、川芎、陈皮、甘草、厚朴、郁金、半夏、香附、延胡索、草豆宼、炒鸡内金。
②肝脾不和:素情急躁、倦怠无力,大便不调,情志不畅,大便次数增多、腹痛、时大便中有泡沫、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或沉缓。
, 百拇医药
治法:健脾湿中、柔肝。
用药:防风、陈皮、酒白药、焦白术、木瓜、炒薏米仁、炙甘草、桔梗、茯苓。
1.3.3 糜烂性胃炎
① 痰湿中阻、上腹部不适、口淡无味、时口中有粘物排出,身困、头晕,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湿。
用药:霍香、半夏厚朴、陈皮、茯苓、苍术、甘草、良姜、香附。
②脾胃湿热:上腹部胀痛、口粘口干、心烦胸闷、或胃部有灼热感、大便不爽,小便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用药:甘草、竹茹、枳实、生地、龙胆草、公英、栀子、半夏、茯苓、当归、郁金、大黄。
, http://www.100md.com
1.3.4 萎缩性胃炎
①中虚血瘀:胃脘部疼痛,食多或不慎痛甚,时针刺样感,身体消瘦,而色暗而不泽,舌质暗,舌苔薄滑,脉沉涩。
治法: 健脾益气、活血。
用药:五灵脂、蒲黄、焦白术、川芎、炮姜、延胡索、枳壳、丹参、乌药、炙甘草、炙黄芪。
②寒热错杂:上腹部痛、过食、寒凉均加重,呕恶时胀、口淡或口苦,大便时溏或干燥,舌质淡红、苔干、脉沉。
治法:寒热并用,健中。
用药: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炙甘草、党参等。
总之,对老年用脾胃病的治疗,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因老年人身体多衰竭,即易恶变,所以要定时作胃镜等检查,以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其二,用药易温柔,以健为主,即处处注意保胃气;其三,注意饮食调养,所谓“三分治,七分养”之义,用药时绝不可一方不效又更另方,而把握不住根本。
, http://www.100md.com
1.4 对小作脾胃病的治疗
小儿脾胃病临床多见,而且为儿科内伤病之一,虽有同成年人病一样的特点,但在临证时要抓住特点,尤其病后的调理十分重要。
在临床上说要分以下几型:①食滞型。临床上见呕吐酸腐,或大便泻下臭如败卵,发热哭闹、腹胀、按痛、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可用下列药物治疗:槟榔、焦楂片、神曲、枳壳、炒素芽。②外感型。临床见发热恶寒或发热不恶寒,呕吐,大便正常或泄泻粘滞,小便色黄量少,舌质红。指纹淡红浅浮,偏于风寒用六君子汤,偏于湿热用葛根芩连汤。③脾胃虚弱型,临床见肌体消瘦、面色无华、饮食量少、大便软、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动,治以参苓白术散。
注意事项,因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用药易淡柔,以调为主。用药时应少量频饮,中病即止,特别要注意病后的调理,要食易消化食物,勿使脾胃之气康复。, 百拇医药(陈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