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97521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13-02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该病流行于我国畜牧区,以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陕西和四川西部为多见。肝包虫病为绦虫的蚴或包囊感染所致,寄生在狗的体内是终宿主,人、羊和牛是中间宿主。主要与狗密切接触,皮毛上的虫卵污染手后经口直接感染,如狗粪中的虫卵污染食物或水源,尤其是人畜共饮同一水源,而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 虫卵随风飘扬,也可呼吸道感染。大部分蚴被阻在肝内,少数通过肝随血流到肺,甚至播散到脑、眼眶、脾、肾:、肌等组织。[1]到目前为止本病治疗仍以手术主,本文就以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1 内囊摘除术

    阿根廷外科医生Posados于1895年首先采用包虫内囊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由于医疗条件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效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比较适用于无感染的病例。切口一般选择在上腹包块隆起较显著处。手术显露包虫囊肿后, 用湿纱布垫保护切口与周围脏器,纱布垫上再铺一层10%甲醛溶液的纱布。在无胆汁漏出情况下,再10%甲醛溶液杀灭头节,5分钟后抽吸,由此反复2-3次,最后将囊内液体尽量吸净。注入甲醛溶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吸收中毒和外囊内壁呈硬化性改变或坏死。囊液吸净后,外囊切口做内翻缝合,以消灭残腔。一般囊内可不放置引流管。[2]内囊摘除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传统术式,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在西北地区县级医院即有条件开展。其技术要领有:①严格遵守无瘤原则,防止囊液污染腹腔及过敏性休克;②有效杀灭头节,完全清除子囊;③力争完整摘除内囊,清除所有有活性的囊内容物;④妥善处理残腔、可用缝闭、大网膜填塞、置管引流等方法闭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