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95916
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4期
     【摘要】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32例GBS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针极肌电图(EMG)检测,共检测运动神经256条,感觉神经192条,F波192条,肌肉64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被检的448条神经异常率65.2%;64块肌肉异常率18.8%。结论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脱髓鞘损伤为主,部分合并有轴索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神经传导速度(NCV) F波针极肌电图(EMG)

    中图分类号:R74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94-01

    现将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2月确诊为GBS的32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GBS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7-61岁,平均35岁,病史3天-2月。全部患者均有肢体无力,起病即为四肢无力者12例,首先出现双下肢无力者12例,首先出现双上肢无力者4例,以面部肌肉无力为首发症状者2例,均为对称性肢体力弱,不同程度腱反射减弱,四肢起病者下肢重于上肢,有感觉障碍者22例,出现呼吸肌麻痹2例。

    1.2 检测方法

    采用英国牛津的Medelec Synergy电生理检测仪,室温25℃,皮温34-36℃,环境安静,所有患者均采用表面电极检测双侧正中、尺、腓总、胫256条运动神经MCV, CMAP波幅及远端潜伏时;采用针电极记录双侧正中、尺、腓肠192条感觉神经SCV, SNAP波幅;采用表面电极检测双侧正中、尺、胫192条神经的F波,记录其潜伏时及出现率;共检测64块肌肉EMG,包括拇短展肌、胫前肌及股四头肌,分析肌肉在静息、轻收缩和大力收缩时的肌电图表现。

    1.3 异常判断标准

    参考崔丽英标准[1] :1.被检神经引不出CMAP、SNAP;2.两条以上神经NCV低于正常值低限,分为轻、中、重度损害(分别为减慢21%-30%、31%-40%、超过40%);3.一条以上神经有波形离散或传导阻滞(近远端CMAP波幅比低于70%);4.两条以上运动神经远端CMAP潜伏时大于正常高限130%;5.CMAP或SNAP波幅降低;6.1条以上神经F波潜伏时超过正常高限130%,出现率低于50%或一过性离散;7.EMG a.插入电位延长 b.静息状态下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c.轻收缩时MUP电压增高,时限超过正常20% d.大力收缩时募集差不能达到干扰相或混合干扰相。

    2 结果

    在被检的256条运动神经中有68.4%MCV减慢,22.7%出现传导阻滞及波形离散,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为58.2%、远端潜伏时延长49.2%、未引出为14.5%;192条感觉神经中有48.5%SCV减慢,复合感觉电位(SNAP)波幅降低14.1%、缺如27.6%、波形离散22.4%;192条神经F波潜伏时延长为47.4%,出现率下降为57.3%,未引出波形27.6%;64块肌肉针极肌电图(EMG)有12块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异常率18.8%。

    3 讨论

    GBS是周围神经及神经根脱髓鞘病变和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2],病变范围广泛而弥散,,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及随之而产生的轴索变性,主要侵犯脊神经、脊神经根和颅神经。脱髓鞘损伤的电生理特点是NCV减慢,CMAP潜伏时延长,CMAP、SNAP波幅正常或轻度异常,轴索损害以远端波幅降低甚至不能引出电位为特征,严重的脱髓鞘损伤也可继发轴索损害[2]。

    本组电生理改变特点一为:

    MCV、SCV减慢,潜伏时延长,波幅下降,严重者引不出波形,说明运动、感觉神经均受累,伴有不同程度轴索损害和传导阻滞,以四肢近端出现早而且明显,病变范围广泛,双侧肢体均受累,下肢异常改变多于上肢,这一结果与临床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障碍及下肢重于上肢一致。

    本组电生理改变特点二为:

    F波可以测定运动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GBS常首先侵犯神经根,此时神经远端传导速度正常,而F波潜伏时延长,则提示病变在近端[3],往往是早期病变唯一的电生理改变。因此F波可弥补检测运动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与MCV、SCV共同检测有着不可忽视的互补作用。

    本组电生理改变特点三为:

    所检肌肉EMG只有18.8%提示明确的神经源性损害,这是因为其一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神经损伤时其所支配的肢体肌肉需2-5周后才出现失神经电位[3],其二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脱髓鞘性为主改变的周围神经病,但仍然有继发性轴索损害[3],因而EMG检测对于GBS近期意义远不如远期。

    综上所述,本组GBS的电生理检测结果证实该病为广泛、对称性的周围神经病,神经的远、近端及运动、感觉纤维多同时受累。电生理改变以广泛的或多灶性脱髓鞘为主,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索损害。电生理检测具有简便、易行、近无创伤及可重复性的特点,因而对GB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丽英.简明肌电图学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64-377.

    [2] 王维治,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4.

    [3] 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7., http://www.100md.com(李雪梅 赵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