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注射疗法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249KB,1页)。
肛肠病术后良好镇痛是患者及肛肠外科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肛肠病术后疼痛是具有其复杂而特殊的生理功能。肛门局部神经末梢非常丰富,齿线以下受体神经支配,感觉极为敏锐,特别是对疼痛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尤其是肛肠病手术多采用开放式术式,术后括约肌易活动或痉挛,术后排便等原因易发生疼痛甚至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近年来,根据镇痛治疗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及肛肠病人术后疼痛的特点,现将综合三种方法用于肛肠术后镇痛治疗,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本组共180例
[1]组、丹参镇痛组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
[2]组、亚甲蓝镇痛组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
[3]组、克泽普镇痛组6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
病程3天至30年,平均10年。三组病种与术式见表1。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三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三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完成术前准备(饮食、肠道准备、备皮等),麻醉成功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手术方案,术毕于创面基底部及创缘注射,1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0-15毫升(上海制药厂);2组亚甲蓝10-15毫升(亚甲蓝: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1:4);3组克泽普10-15毫升(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并用无菌敷料轻柔注射部位,使药物分布均匀,创面敷以玉红油纱条,创面敷料包扎,胶布固定。
1.3 疗效评定:
显效:术后创面完全无痛,排便、换药时亦无痛。
有效:术后创面基本无痛,排便、换药时稍有不适感。
无效:术后创面仍有疼痛,排便、换药时疼痛更甚,需口服镇痛药止痛。
镇痛疼痛评分采用VAS法,完全无痛为0分,疼痛最剧烈为10分。
2 结果
1组丹参镇痛显效率88.33%,有效率6.67%,总有效率95%。
2组亚甲蓝镇痛显效率91.67%,有效率5%,总有效率96.67%。
3组克泽普镇痛显效率83.33%,有效率6.67%,总有效率90%。
经统计学x2检验,P>0.05,三组镇痛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三组术后不良反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x2检验,P>0.05
表3 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x2检验,P<0.05
3 讨论
肛肠病术后疼痛是临床比较棘手问题,当肛肠病术后或在诊疗过程中受到刺激,前列腺素,组胺,5-色胺,缓激肽等致疼物质的释出,刺激肛门扩约肌,使之不断收缩痉孪,产生疼痛。妨碍患者睡眠、排便、排尿。同时术后创面疼痛引起机体明显病理生理改变,使患者情绪紧张,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尤其是年老体弱,合并心脏病患者,严重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直接影响手术和预后。采用三种注射疗法用于肛肠病手术后镇痛可显著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尤其是远期镇痛效果,明显改善局部血运,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3.1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针剂,由丹参、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组成。现代药理学证实:丹参具有抗凝、抗血栓和钙拮抗作用,产生扩血管效应,从而减少了致痛物质的聚集,同时,在缺血再灌注治疗中,丹参能对抗氧自由基和超钙负荷的毒性,进一步减轻疼痛,并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更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ETI)促进后期组织的修复。降香中的黄酮体化合物,不但有强烈的肾上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还能提高痛阈[1-3]。
3.2 亚甲蓝镇痛是通过对神经髓质的损害作用,可逆性脱髓鞘作用而产生。其机理:(1)亚甲蓝具有较强的亲神经性,亚甲蓝为一受氢体,其色素受氢后可使无髓神经纤维着色,从而可直接阻碍疼痛的传导。(2)亚甲蓝可参与糖代谢,促进丙酮酸氧化,改变神经末梢内外的酸碱平衡和膜电位,影响兴奋性和神经的传导。(3)亚甲蓝能影响细胞内脂质代谢,起到神经阻滞作用[5][6]。
3.3 克泽普是一种新型长效局麻止痛药,其主要成分薄荷脑为中药薄荷中提取的饱和环状醇,其作用机制可与神经细胞膜脂质相互作用,引起膜脂质结构形态改变,使膜膨胀,细胞膜钠通道变窄,阻止钠离子内流,抑制去极化,使局部动作电位不能扩散,从而起局部神经阻滞作用。利多卡因是一种酞胺类局麻药,可与神经细胞膜钠通道轴浆内侧受体相互作用,阻断钠离子内流,可逆性阻滞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力强、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等特点,是中效麻醉药。本注射剂中含适量甘油,其粘滞性可使局麻药在局部较长时间停留,从而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具有速效麻醉和长效镇痛的双重功效[4]。
患肛肠病的人众多,有老人、幼儿、孕妇、青壮年等不同层面的群体,故肛肠科医生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疾病的种类和体质的不同选择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术后镇痛注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蔡永敏主编.最新中医药药理与临床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13-315.
[2]黄泰康主编.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