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护理体会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所致的一种严重综合征。尽管肾脏替代治疗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治疗费用高昂,使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导致CRF病死率高。因此,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延缓CRF的病情进展,推迟CRF进入终末期肾衰的时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各国肾脏病学者研究的热点。
我科于2009年~2010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JS300型全电子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中药灌肠,以及相应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36-7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高血压肾损害16例,糖尿病肾病24例,痛风6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1例。血肌酐在146.2~1035.4umol/L之间,血尿素氮在12.6~42.5mmol/L之间。
, http://www.100md.com
1.1.1 纳入标准
血Cr>133umol/L且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近期无肠道内及肛门出血。排除肠道内恶性肿瘤。无严重心理衰竭,无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1.2 方法
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循环,纠正贫血,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治疗。
1.2.1 药物组成 使用我科“灌肠方”,由中药大黄、煅牡蛎、丹参等辩证加减组成,浓煎取液120毫升,加温至38℃~41℃,并予以保温。
1.2.2 操作方法 使用结肠治疗机,治疗前先予清洁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双下肢半屈位,设定机器参数及模式,进入治疗界面,用石蜡油润滑肛门和引流管,接好引流管并插入直肠中,开始清洁灌肠治疗,灌入药量因人而异,排空大便后,灌入保温中药,保留60分钟以上后排出。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 百拇医药
1.2.3 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
1.3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且血肌酐降低≥20%。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且血肌酐降低≥10%。
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且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肌酐增加。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79例患者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差、腹胀、便秘、乏力、浮肿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后血肌酐平均值由397.5umol/L,下降至287.7umol/L,血尿素氮由32.5mmol/L下降至19.5mmol/L。82例患者中,显效36例,占43.9%。有效34例,占41.5%。稳定7例,占8.5%。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9%。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非替代性透析疗法对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防治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轻、中度慢性肾衰竭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推迟尿毒症的发生[2]。慢性肾衰患者多本虚标实,标实之征多见湿浊、邪毒、淤血等留滞。以往多采用手工中药煎剂灌肠治疗,由于治疗前未有效清洁肠道、插入肛管短、灌注药液量少、保留时间短等多种因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仅能带出部分肠道排泄物,疗效较差。我科使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进行结肠透析,治疗前使用温水清洁肠道,最佳地发挥肠粘膜的弥散、渗透作用。治疗时能在计算机调控下,深入结肠30cm以上,增加了药物与肠道的有效接触面积,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适当延长中药保留的时间。
4 护理体会
4.1 重视心理护理:慢性肾衰病人病程长,情绪多紧张、焦虑、失望,尤其是初次结肠透析更易产生恐惧心理。故应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解释透析效果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密切配合。注意病室内温度,避免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 百拇医药
4.2 饮食护理。饮食宜选择低盐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低脂肪食物。
4.3 严格掌握适应症,对慢性肾衰伴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肿瘤及肠道有手术史的病人均应禁忌。
4.4 作好肠道清洁:清洁灌肠可以增大与药液的接触面,并可避免粪便堵塞肛管。清洁灌肠勿选用肥皂水等刺激性较大药液,以免引起腹痛或加重肠道出血。
4.5 选择适宜肛管,根据病人个体差异选择粗细适宜,软硬适度的肛管。过硬过粗易损伤肛门及肠道黏膜而出血;过细过软,插管时困难,管腔易堵塞,且药液易从肛管周围流出。插管动作要轻柔。插管前先行肛门指检扩肛,肛管用热水泡软,然后用医用石蜡油润滑后缓慢插入。如遇阻力可调节方向或退出重插至所需深度。
4.6 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和主诉,随时观察透析液进出通畅与否,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注液时间和间歇时间,做到不同患者个体化。
4.7 透析后的护理 治疗后拔除外套管,嘱患者深呼吸,尽可能的将中药保留1h以上,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胀、腹痛情况。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2] 林善铰.当代肾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71-788., 百拇医药(费燕)
我科于2009年~2010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JS300型全电子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中药灌肠,以及相应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36-7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高血压肾损害16例,糖尿病肾病24例,痛风6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1例。血肌酐在146.2~1035.4umol/L之间,血尿素氮在12.6~42.5mmol/L之间。
, http://www.100md.com
1.1.1 纳入标准
血Cr>133umol/L且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近期无肠道内及肛门出血。排除肠道内恶性肿瘤。无严重心理衰竭,无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1.2 方法
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循环,纠正贫血,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治疗。
1.2.1 药物组成 使用我科“灌肠方”,由中药大黄、煅牡蛎、丹参等辩证加减组成,浓煎取液120毫升,加温至38℃~41℃,并予以保温。
1.2.2 操作方法 使用结肠治疗机,治疗前先予清洁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双下肢半屈位,设定机器参数及模式,进入治疗界面,用石蜡油润滑肛门和引流管,接好引流管并插入直肠中,开始清洁灌肠治疗,灌入药量因人而异,排空大便后,灌入保温中药,保留60分钟以上后排出。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 百拇医药
1.2.3 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
1.3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且血肌酐降低≥20%。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且血肌酐降低≥10%。
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且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肌酐增加。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79例患者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差、腹胀、便秘、乏力、浮肿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后血肌酐平均值由397.5umol/L,下降至287.7umol/L,血尿素氮由32.5mmol/L下降至19.5mmol/L。82例患者中,显效36例,占43.9%。有效34例,占41.5%。稳定7例,占8.5%。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9%。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非替代性透析疗法对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防治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轻、中度慢性肾衰竭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推迟尿毒症的发生[2]。慢性肾衰患者多本虚标实,标实之征多见湿浊、邪毒、淤血等留滞。以往多采用手工中药煎剂灌肠治疗,由于治疗前未有效清洁肠道、插入肛管短、灌注药液量少、保留时间短等多种因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仅能带出部分肠道排泄物,疗效较差。我科使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进行结肠透析,治疗前使用温水清洁肠道,最佳地发挥肠粘膜的弥散、渗透作用。治疗时能在计算机调控下,深入结肠30cm以上,增加了药物与肠道的有效接触面积,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适当延长中药保留的时间。
4 护理体会
4.1 重视心理护理:慢性肾衰病人病程长,情绪多紧张、焦虑、失望,尤其是初次结肠透析更易产生恐惧心理。故应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解释透析效果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密切配合。注意病室内温度,避免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 百拇医药
4.2 饮食护理。饮食宜选择低盐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低脂肪食物。
4.3 严格掌握适应症,对慢性肾衰伴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肿瘤及肠道有手术史的病人均应禁忌。
4.4 作好肠道清洁:清洁灌肠可以增大与药液的接触面,并可避免粪便堵塞肛管。清洁灌肠勿选用肥皂水等刺激性较大药液,以免引起腹痛或加重肠道出血。
4.5 选择适宜肛管,根据病人个体差异选择粗细适宜,软硬适度的肛管。过硬过粗易损伤肛门及肠道黏膜而出血;过细过软,插管时困难,管腔易堵塞,且药液易从肛管周围流出。插管动作要轻柔。插管前先行肛门指检扩肛,肛管用热水泡软,然后用医用石蜡油润滑后缓慢插入。如遇阻力可调节方向或退出重插至所需深度。
4.6 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和主诉,随时观察透析液进出通畅与否,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注液时间和间歇时间,做到不同患者个体化。
4.7 透析后的护理 治疗后拔除外套管,嘱患者深呼吸,尽可能的将中药保留1h以上,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胀、腹痛情况。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2] 林善铰.当代肾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71-788., 百拇医药(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