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7625
关于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刘永芬
第1页

    参见附件(2501KB,2页)。

     【摘要】目的 对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DF)其发生的情况与自我控制力进行分析,并探讨牙科畏惧症患者的处理。方法 回顾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0例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在我科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中,有40%(240/600)的患者存在有程度不同的牙科畏惧症(DF);而中青年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05);在文化程度上,大专以下的患者其牙科畏惧症(DF)的发生率较大专以及大专以上的患者高(P<0.05);在农村患者中,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高于城市患者(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中的患者,女性牙科畏惧症其发生率较男性患者高(P<0.005);患者经治疗后其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其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不具有差异(0.75>P>0.5);患者中,男性控制力显著强于女性患者(P<0.005);牙科畏惧症患者中,高度畏惧患者其自我控制能力显著弱于低度畏惧患者(P<0.005)。结论 应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教育,通过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以及改善患者认知水平,能够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接受治疗,配合治疗。

    【关键词】DF 口腔修复 临床处理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02-02

    目前,牙体的缺损修复为口腔修复学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牙科畏惧症(DF)主要是指临床患者对于口腔科持有的紧张与忧虑甚至害怕的一种心理状态,患者在行为上多表现出耐受力降低,敏感性增高,甚至发生躲避治疗的情况[2]。本文回顾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0例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目的在于对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DF)其发生的情况与自我控制力进行分析,并探讨牙科畏惧症患者的处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0例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34例,女性患者266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9岁,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600例患者中,按照单纯的随机抽样法来对初诊患者进行抽取,在解除患者顾虑后,以患者自行判断并匿名的形成来填写调查表。执行调查者不能给予任何暗示。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两组间进行相互比较应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我科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中,有40%(240/600)的患者存在有程度不同的牙科畏惧症(DF);而中青年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05)(见表1);在文化程度上,大专以下的患者其牙科畏惧症(DF)的发生率较大专以及大专以上的患者高(P<0.05)(见表2);在农村患者中,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高于城市患者(P<0.05)(见表3);在治疗前与治疗中的患者,女性牙科畏惧症其发生率较男性患者高(P<0.005);患者经治疗后其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其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不具有差异(0.75>P>0.5);患者中,男性控制力显著强于女性患者(P<0.005);牙科畏惧症患者中,高度畏惧患者其自我控制能力显著弱于低度畏惧患者(P<0.005)。

    3 讨论

    口腔修复体单单恢复患者能够代替其功能的假牙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的是能够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3]。口腔修复科的医生应该对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多加学习,并注意对患者其心理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疏导,同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疑虑,使患者能够积极的进行配合。对于老年患者所能出现的心理上的问题,则应依据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口腔修复体其制作与设计应充分的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点,比如余留牙的磨损严重,缺牙数过多,釉质结构脆性增大等。口腔科医生需依据患者具体的情况,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以减少误差,从而为患者制作出具有高质量,充分符合患者口腔生理的义齿[4]。

    对于初戴义齿的患者,容易产生情绪急躁,无法在一时之间就能够接受义齿,以致稍有问题即认为在过去不用戴假牙也能够吃饭,戴牙反尔太麻烦,说话时口齿发音不清晰,唾液量增多等问题多。口腔医生则需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并嘱其需要慢慢适应,在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的进行复诊,同时让患者充分了解不戴义齿将会发生对颌牙伸长、邻牙移位、牙槽骨吸收等不良的严重后果。另外,针对患有冠心病与高血压以及患有神经衰弱等诸如此类疾病的患者,需在对其进行治疗前予以必要的安慰,详细解释在钻磨牙齿时能够发生疼痛的程度,从而解除患者恐惧的心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在对患者进行牙体的预备时,患者由于过敏、疼痛以及紧张等而发生的意外[5]。

    本文回顾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0例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目的在于,对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DF)其发生的情况与自我控制力进行分析,并探讨牙科畏惧症患者的处理。结果显示,在我科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中,有40%(240/600)的患者存在有程度不同的牙科畏惧症(DF);而中青年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05);在文化程度上,大专以下的患者其牙科畏惧症(DF)的发生率较大专以及大专以上的患者高(P<0.05);在农村患者中,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高于城市患者(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中的患者,女性牙科畏惧症其发生率较男性患者高(P<0.005);患者经治疗后其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其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不具有差异(0.75>P>0.5);患者中,男性控制力显著强于女性患者(P<0.005);牙科畏惧症患者中,高度畏惧患者其自我控制能力显著弱于低度畏惧患者(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