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标本质量因素的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670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130例血液标本,分析其采集方法及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溶血原因63例,需要抗凝的标本混匀不充分或抗凝比例不当51例,标本放置过久12例,抽血及编号错误4例,溶血原因与需要抗凝的标本混匀不充分或抗凝比例不当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最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分析了解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按规范采集符合检验要求的血液标本,从而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质量。
【关键词】血标本质量 相关因素 溶血 需要抗凝 混匀不充分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44-02
血标本的临床检验结果对于辅助临床医生诊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的依据,因此,血标本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疗,而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较多,在采集前准备、收集、保管及转运过程中皆会有一定的影响因素产生,本文通过探讨分析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130例血液标本,均来源于我院门诊部及住院部的病人。所有样本均由护理人员常规采集,分析其采集方法及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分析 方法 检验人员通过观察血标本的外观、抽血复查、检测分析等方法发现及确定标本质量不合格。
1.3 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 溶血原因(主要为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需要抗凝的标本混匀不充分或抗凝比例不当(主要为枸橼酸钠抗凝血、肝素、EDTA-K2),标本放置过久,抽血及编号错误,若同一标本中存在超过两种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以主要影响的一种因素为统计对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的血标本检测类型中,以急诊生化的检查结果中不合格率最高,其次为血常规、凝血功能的生化检测,明显高于其它的检测结果(依次x2=8.79,6.64,4.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溶血原因63例,需要抗凝的标本混匀不充分或抗凝比例不当51例,标本放置过久12例,抽血及编号错误4例,溶血原因与需要抗凝的标本混匀不充分或抗凝比例不当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最显著(依次x2=53.83,39.0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不同血标本检测中的不合格血标本比例分析[n(%)]
表2 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n(%)]
3 讨论
3.1 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 溶血 溶血通常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是最为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发生溶血的标本会导致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细胞的比容降低,并且对测定转氨酶、镁、钾等多项指标有影响,无法准确反应受检标本的实际含量。
3.1.2 需要抗凝的标本混匀不充分或抗凝比例不当 虽然通常真空采血管内会添加有不同剂量或不同种类的促凝剂、抗凝剂,并对管子的盖子作了不同颜色的辨别标识,但护理人员还会存在采血完毕后未能充分混合抗凝剂与血液的现象,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3.1.3 标本放置过久 由于将标本长时间未及时送检,高体的红细胞会一直处于红细胞糖酵解与代谢中,导致待检的某些有效成分不准确,并且容易出现血清铁和LDH的高值状态[1]。
3.1.4 抽血及编号错误 虽然常规采血操作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是经常强调的,但是还是出现个别在人流量大,采血操作频繁的情况下,忙中将采血单包裹标本的编号或相关信息不对应,以至检查结果有误。
3.2针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制定的改进措施
3.2.1 积极预防标本溶血 通常情况下,儿科病区、内科最常出现有标本溶血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为采血困难,由于其采血的血管一般较小,因此潴留的血量过少,血流速度相当十分缓慢,有时需要用力挤压采血,但此举容易引起红细胞破裂,另外,由于采血部位未进行严格消毒或消毒未干的情况下进行采血,也有一定程度会出现溶血的现象。内科OGIT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患者由于需要长时间使用留置针,因此,其抽血时容易因血路过长并途中用力抽吸,继而导致溶血的发生。针对以上的采血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通报护士长,改用较短的贝朗留置针进行OGTY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防止出现溶血[2]。
3.2.2 注意预防发生需要抗凝的标本混匀不充分或抗凝比例不当 在常规采血中,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静脉穿刺的操作技术,还要求其抗凝剂的使用要正确,采集时尽量选择血管粗大、充盈、弹性好及不易滑动的为佳,争取能一次穿刺成功,并且针对受检者的血管实际情况选择合格的和针头、试管及注射器,保持器具无菌、清洁、干燥。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能过长,并且禁止护理人员用力拍打选取的穿刺部位,在穿刺时,发现血流不畅,可轻轻将针头的角度、方向进行变换,成功采血后应即刻取下针头,顺着采血管壁将血液注入,避免用力振荡,以免造成红细胞的破坏,引起溶血,采血完毕后,加入抗凝剂,注意血液与抗凝剂间要准确按照比例轻轻摇动,务求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防止发生血液凝固的情况。
3.2.3 准确判断采血量 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需要的血量具体判断采血量,注意血液与抗凝剂间的比例,标本与加入的抗凝剂应及时进行混匀,如果抽取的血液比例过高,则会出现微凝的血块,反之,若抽取的血液比例过低,会对3P试验、血沉、凝血4项检测用柠檬酸钠抗凝剂1:9比例进行抽血、3.8%的枸橼0.4 mL等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正确判断采血量[3]。
3.2.4 杜绝抽血及编号错误 血标本在抽血前一般要求严格仔细核对采血申请单上患者的姓名、年龄及性别信息,对于需要空腹条件下检验的项目,还需仔细询问患者是否空腹,并且在抽血后及时将化验单把标本包卷起来放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