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62164
X线检查在气管和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丁波 李业达
第1页

    参见附件(1505KB,1页)。

     【摘要】目的 X线检查在诊断气管和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40例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患者,用临床、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三种诊断方法进行了诊断,并对诊断正确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做出诊断的28例,用X线检查做出诊断的34例,用X线检查结合临床做出诊断的38例,用纤维支气管镜做出诊断的40例 。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重要检查方法。

    【关键词】X线检查 气管和支气管异物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81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49-02

    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因此要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才能尽快解除患儿痛苦。

    异物分类,一种是不透X线的异物(阳性异物),在X线上可直接显影,例如金属类的小钉、硬币等;一种是透X线的异物(阴性异物),在X线上不能直接显影,例如植物类的花生、瓜子等。

    阳性异物,可以直接见到异物影像,诊断不难;阴性异物不能显影,主要依靠间接征象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分析阴性异物的诊断,回顾了40例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病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40例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病例均取自院方从2000年至2010年就诊病例,并到上级医院进行了确诊。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岁,平均3.4岁,其中35例在5岁以下;40例中8例摄片,32例做胸透。

    40例均采用上海XG-510型X线机进行透视和摄片。透视时保证患儿呈标准解剖学姿势站立于荧光屏前;摄片时要摄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胸片两张,通过对比而做出诊断。具体诊断方法如下:

    支气管内异物:分单纯性狭窄、完全性阻塞、活瓣性狭窄三种类型。①单纯性狭窄 深吸气时,患侧肺野透亮度较健侧肺野透亮度低,纵隔向患侧移位 ;深呼气时,两侧肺野透亮度相等,纵隔恢复中位。②完全性阻塞 主要表现为患侧肺不张。一侧主支气管完全阻塞,表现为患侧肺野均匀一致密度增高,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肺发生代偿性肺气肿。肺叶或肺段支气管阻塞,表现为相应的肺叶或肺段不张征象。③活瓣性狭窄 主要表现为患侧肺气肿 。呼气时,患侧肺野透亮度比健侧肺野透亮度高, 膈肌不上升,纵隔向健侧移位 ;尤其是深呼气时上述表现更为明显,故透视时婴儿啼哭有利于观察。深吸气时,两侧肺野透亮度基本相等,纵隔无移位。

    气管内异物:①呼吸两相肺野透亮度无明显改变。(正常情况下,呼吸两相肺野透亮度差异明显)。②深呼气相时,心脏影比深吸气相时为小。(正常情况下,深呼气相时,心脏影比深吸气相时较大,以心横径为著)。③纵隔无移位。

    2 结果

    40例病例中,其中右主支气管异物27例,左主支气管异物12例,气管异物1例;其中临床做出诊断的28例,用X线检查做出诊断的34例,用X线检查结合临床做出诊断的38例,用纤维支气管镜(上级医院)做出诊断的40例;其中有15例继发感染。(见附表1)

    附表1 40例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病例分析

    3 讨论

    通过以上病例分析,依靠临床症状的诊断正确率占70%,X线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占85%,X线检查结合临床的诊断正确率9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正确率100%。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纤支镜检查是最好的诊断方法,X线检查结合临床次之。虽然,纤支镜检查是最好的诊断方法,但纤支镜检查对患儿来说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很多患儿不能适应;另外,对那些怀疑有异物,而又的确没有异物的患儿来说就没有意义了。X线检查结合临床能达到95%的诊断正确率,这种检查对患儿来说既没有创伤、免受痛苦,又得到准确诊断,所以X线检查结合临床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通过(附表1)可以看出,气管异物最少见,左主支气管异物次之,右主支气管异物最多见。这是因为,从解剖学上看,气管比较粗,除大异物易停留外,几乎都进入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约长4~5厘米,走行较水平,与气管长轴约成45~55度角;右主支气管粗而短,约长2~3厘米,走行较垂直,与气管长轴约成20~30度角,吸气时气流量及吸力较大,故异物易进入右主支气管,且下叶异物较上叶异物多见。

    笔者认为,对左右主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可以归纳两点经验:⑴深吸气时,纵隔向哪侧移位,异物在哪侧。⑵深呼气时,纵隔向哪侧移位,哪侧为健侧。

    笔者认为,通过X线检查来诊断气管和支气管异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透视或摄片时,一定要按标准解剖学姿势站立,否则极易误诊。⑵透视或摄片时,必须把握好吸气末、呼气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0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