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157152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10期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以往的高血压治疗进行总结归纳。结论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关键词】高血压病 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25-02

    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辨证责之于风,盖风性上扬,易犯巅顶,病机十九条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古代医家治眩晕多从肝论治,治虚治痰治风为重点,然本病多本虚标实,又有阴阳偏盛偏衰之殊,病因病机多样化,治疗各有侧重,作者试谈高血压病的辩证论治。

    1 病因病机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竞争激烈,忧思脑怒,情志抑郁,久郁化热伤阴,肝阳上亢;饮酒过度,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上蒙清窍;劳倦内伤,体力透支,或过度安逸,久坐久卧耗气,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年老体衰,脏腑受损,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每致风阳上扰;以上因素,单一或多因素致病,治疗首先追究病因病机,尤其是无症状的高血压病当以病因论治。

    2 辨证要点

    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部分高血压病病程长、反复迁延,久病必瘀。如叶天士所说:“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临床主要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3 鉴别诊断

    3.1 真头痛 突发剧烈头痛,面自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3.2 耳眩晕 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4 辩证施治

    4.1 肝阳上亢

    主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菊花、钩藤、益母草、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黄芩、川牛膝、杜仲、茯神、甘草。

    4.2 痰浊内蕴

    主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心悸,失眠,口淡,舌胖苔腻.脉滑。治法:祛风燥湿,健脾化痰。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天麻、白术、陈皮、枳实、茯苓、代赭石、甘草。若痰浊化热,可着加竹茹、天竺黄等。

    4.3 瘀血阻络

    主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祛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枳壳、牛膝、甘草。

    4.4 气血两虚

    主症:血压升高,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或萎黄,心悸失眠,纳减体倦,舌淡,舌质嫩,或有齿痕,苔少,脉虚细。治法:益气养血,补益心肝。方药:归脾汤加减。当归、黄芪、白术、附子、白芍、茯神、远志、阿胶、桑寄生、杜仲、甘草。本方适于气血两虚形成的眩晕,归脾汤本身既有降压且有升压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用时临证斟酌。

    4.5 阴阳两虚

    主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耳呜,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法:阴阳并补。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干地黄、山茱萸、淮山药、杜仲、枸杞、制附子、肉桂、泽泻、桑寄生、灵磁石、甘草。

    5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在中年以后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中医属“眩晕”、“头痛”范畴,病机十九条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治疗中当标本兼顾,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关于从痰论治:《丹溪心法·头眩》曰:“头眩,痰挟气虚病火,冶痰为主,挟补气药与降火药。无痰不作眩……多宜二陈汤”,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痰浊中阻在高血压各证候的构成比中占17.15%”[1];关于从瘀(血)论治: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头痛》曰:“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开创了活血化瘀治疗头痛的先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瘀血阻络证在高血压病各证候的构成比中占8.1%,且瘀血体质明显多于其它体质[2]。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点:①针对不同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辨证论治对症状的改善较显著,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②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并一步提高患者中医治疗的顺应性。③降压作用缓和,能平稳降压。④对靶器官有有益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丹参、钩藤、淫羊藿、川芎、益母草、杜仲、夏枯草、牛膝等中药不但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还分别具有镇静、利尿、降血脂、降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凝固,保护血管内皮结构功能。稳定粥样斑块、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从而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以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调畅精神情志,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本病与精神因素,工作紧张关系较大,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是一个重要措施。②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高血压病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嗜食肥甘厚味,所以必须改善饮食结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或有规律的运动,不论预防与治疗,都有可靠的作用。③中西并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需要的,西药疗效较快,对于高血压危象等急重症,宜选择西药,中药疗效慢,但较巩固,可以结合使用,至一定时期可以纯用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朱町俭.高血压证候及其转化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2):1.

    [2]蔡光先.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中医杂志1999;40(8):492., 百拇医药(张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