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826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药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下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优于单用奥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奥美拉唑 伊托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62-0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抗反流机制失调、食管粘膜屏障受损、食管为反流物清除障碍、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典型症状表现为反酸、嗳气、烧心等,部分患者可有类似哮喘、心绞痛表现[1],如果不能得道及时或者有效治疗,容易发展为食管狭窄、穿孔、出血甚至癌变,因此及时有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非常重要。本文介绍我院应用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56.5±4.7岁,洛杉矶标准(LA)A级12例,B级26例,C级17例,D级5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22~75岁之间,平均54.7±5.2岁,洛杉矶标准(LA)A级14例,B级25例,C级18例,D级3例。入选患者均排除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均内镜检查确定LA分级,对照组患者口服单药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天2次,餐前30min服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托必利片,50mg,每天3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禁烟酒、辛辣食物,低脂、清淡饮食,随访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变化情况。
1.3 疗效评定 临床症状:原有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原有反酸、嗳气、烧心、胸骨后疼痛症状减轻为有效;原有临床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内镜下: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恢复正常为显效;内镜下检查食管炎症较前明显好转,但仍有充血、无糜烂、溃疡为有效;内镜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2.2 两组患者内镜下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内镜下比较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内镜的广泛应用对食管炎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其发病机制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酸清除异常、反流物的毒性作用及食管粘膜抵抗力下降等,目前认为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肠动力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最重要的方法。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口服后于胃壁H+泵相结合[3],并使之灭活,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使胃内pH值较长时间维持在4倍以上。有研究认为单纯的抑酸并不能改善食管与胃动力,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反流,因此对反流性食管疾病患者抑酸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抗反流屏障,增加LES括约肌的张力,增强食管的清除能力,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伊托必利属于苯甲酰胺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胃动力药,具有D2受体阻断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双重作用,刺激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抑制乙酰胆碱水解[4],增加胃内源性乙酰胆碱,引起胃平滑肌收缩,增强抗吐性和胃动力,同时与回肠回缩反应也密切相关,发挥促进胃肠双动力作用,伊托必利不受血清蛋白结合率的限制,对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弱,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优于单用奥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