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45128
双层螺旋CT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袁斌 肖院生
第1页

    参见附件(1324KB,1页)。

     【摘要】目的 探讨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DCTA)在诊断主动脉瘤及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纳入50例主动脉疾病患者,采用主动脉超声造影同时进行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通过运用多种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以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本组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结果。结果 经螺旋CT于术前诊断出真性动脉瘤26例,其中升主动脉16例,主动脉弓部5例,腹主动脉5例,假性主动脉瘤12例,主动脉夹层12例,术后随访未见内漏;超声造影诊断将4例主动脉夹层分别误诊为腹主动脉瘤、升主动脉瘤。结论 采用DCTA能准确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明确其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主动脉瘤 动脉夹层 曲面重建

    中图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79-01

    临床上主动脉瘤常见,可以按照病理特征将其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其中真性动脉瘤是由于主动脉管壁钙化、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假性动脉瘤多由于动脉壁的破裂损伤形成的血管壁外血肿,多以创伤为主;主动脉夹层是由复杂病因所致的动脉内膜受损或弹性纤维病变,致使血液进入内膜与中膜间,造成中膜的损伤、剥离最终形成双腔隙动脉。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对于患者进行后续治疗非常重要,仅在明确患者病因及严重程度,才可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近年,我院针对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检出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28岁~56岁,平均年龄(48.8±6.9)岁,入院时间不超过10d。病例纳入:临床表现多以突发性胸部、腹部疼痛,或呈剧烈刀割样疼痛,胸骨前后有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呼吸困难、主诉胸闷、气短.其中18例患者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1例有高血压病史。

    1.2 检查方法

    1.2.1 双层螺旋CT 采用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双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条件:取120kV电压,250mAs电流,准直器16×1mm,层厚为1mm,层距为10mm的扫描条件下采用3.5~4mL/s注射速率高压注入总量为90~95mL的碘对比剂于肘静脉内[1]。患者呈仰卧位从胸廓至腹主动脉下段进行扫描跟踪,以主动脉弓部为ROI[2],阈值设为150Hu,扫描到主动脉弓部延迟25~35s。扫描结束后,选择Vitrea 2.0版本软件进行图像三维处理,重建图像层厚1mm,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以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处理技术。

    1.2.2 超声检查 采用日本东芝公司Aplio彩色多普勒仪,患者取仰卧位,探头3.5MHz频率,使用造影剂(主要为微泡混悬液)经肘静脉团注,注射量2.4ml。扫描顺序自心脏内部结构起,胸骨左缘2、3肋间,再沿主动脉根部、升部、弓部、降部最后至腹部行仔细探查。

    1.3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P < 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例患者行DSA,确诊为主动脉瘤,另外24例手术治疗确诊,结果均与双层螺旋CT诊断结果相符,真性动脉瘤26例,其中升主动脉16例,主动脉弓部5例,腹主动脉5例,假性主动脉瘤12例,主动脉夹层12例;超声造影诊断确诊46例,将4例主动脉夹层分别误诊为腹主动脉瘤、升主动脉瘤。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检测结果

    注:x2=6.21,P<0.05

    3 结论

    对于主动脉疾患的检查方法多样,超声多普勒、血管CT、MRI、DSA等方法, 以DSA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一定创伤,费用昂贵。且诊断覆盖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法并不适用于老年患者及体虚者;普通CT检查扫描慢[3],于患者一次性屏气下难以完成,且成像模糊,层面厚。MRI虽然检查相对方便、高效但费用高昂,增加患者负担,且扫描时间久,对主动脉上病变的成像并无特别的优势;超声多普勒虽使用广泛,但不能够清晰的显示患处周围图像,诊断结果多需要整合操作者的经验。双层螺旋CT是采用双层且超薄层在各个方向成像后的整合,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处理,提高了清晰度,并且消除了更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主动脉病变部位的识别、定位、定性等问题被有效解决,有研究表明DCTA对于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4],可以将主动脉夹层的血肿位置明确的呈现,并可以准确预测主动脉壁的破裂,显示管腔内有无内膜片。

    本试验中,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的显示主动脉病变患者周围解剖关系、瘤体形态、大小,能够准确测量患者主动脉的病变范围。经手术、诊断确诊结果与双层螺旋CT诊断结果完全吻合,其准确率达到100%,而血管超声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误诊率。

    综上所述,采用DCTA高效、微创、安全,能准确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明确其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方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