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43519
105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王仁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0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修补手术,实验组患者给予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可早期下床、饮食,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了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疝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21-02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腹横筋膜缺损,当腹壁强度降低或升高时,引起的一种疾病,疾病多反复发作[1],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较多。我院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36~73岁之间,平均(53.27±10.75)岁。病程在0.5年~7年,平均(3.75±0.62)年。初次发生86例,复发者9例。单侧疝91例,双侧4例。直疝21例,斜疝74例。患者疝囊大小在5cm×4cm×4cm~23cm×25cm×15cm之间。实验组患者10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53.75±10.32)岁。病程在1年~8年,平均(3.64±0.71)年。初次发生95例,复发者10例。单侧疝94例,双侧11例。直疝27例,斜疝78例。患者疝囊大小在4cm×4cm×3cm~23cm×21cm×15cm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疝囊情况及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对合并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脏功能、抗感染等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在平行于腹股沟的皮肤常规行切口,并逐层切开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随后在腹外斜肌腱膜下游离疝囊[2]。将疝囊高位结扎。使用患者腹股沟周围的健康组织将腹横筋膜缺损部位进行修补。随后关闭腹腔。

    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方法,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的连线中点处,切开一个平行于腹股沟的切口,为4cm左右。将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切开,并游离患者的疝囊。如患者为小疝囊,可直接还纳到腹腔[3];如患者疝囊较大,需将疝囊横断后,再还纳疝的内容物,并将近端游离到腹膜外,再进行缝扎。在患者远端处止血后旷置。在患者的精索内侧、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行钝性的分离,随后将补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裁剪成合适的大小。于精索后覆盖在患者的腹横筋膜上,补片要注意平整。使用可吸收线对患者进行缝合,内至腹直肌鞘,外至腹股沟韧带,上至肌腱浅面,下至腹股沟韧带。

    两组患者全部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的给予抗炎和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和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可早期下床、饮食,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不了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

    发生比较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其多发生于男性。研究认为,腹股沟疝的发生可探究到患者的婴儿时期,其鞘突腔即自行萎缩闭锁,并形成条索状的组织。一旦鞘突腔闭合不全,就可能会发生疝。部分患者还由于后天的肌肉薄弱等引起。

    1989年Lichtenstein等人正式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4],有效替代了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缝合张力较大、修补处组织愈合较差,手术部位疼痛较剧烈、易复发等缺点[5]。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势。

    随着医用生物材料的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该术式以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修复腹壁缺损,克服了传统的缝合修补手术对腹股沟组织的解剖学改变,比较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无张力疝修补术较简单,手术时间缩短30min左右;以补片修补替代传统手术的组织重叠缝合,不会增加腹股沟周围组织张力,大大减少了疼痛感,不需长期卧床休息,有利于患者恢复,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补片平铺于精索后方,与周围组织固定缝合。当腹内压力升高时,压力可迅速向四周分散,从而有效降低了复发率。

    我院本次结果显示,患者应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手术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并发生少,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健雄.从腹股沟解剖谈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必要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6-67.

    [2] Dulucq,JL,Wintringer,P,Mahajna,A et al.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lessons learned from 3,100 hernia repairs over 15 year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