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189016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2年第3期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护理方法,提供护理工作参考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51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51例新生儿中,治愈48例,死亡3例,其主要护理方法包括:一般护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控制吸氧,注意保暖并预防感染,同时给予科学喂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护理工作较多,其需要护士不断积累临床知识,以给予更高效的临床救治。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79-02

    新生儿窒息时胎儿在娩出后1min内,患儿有心跳但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减少远期并发症[1],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本文介绍我院对新生儿窒息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51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0例,女性21例,过期妊娠7例,脐带异常13例,胎儿宫内窘迫5例,胎盘早剥11例,Apgar评分0~3分25例,4~7分26例。

    1.2 方法 患者采取一般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吸氧、注意保暖、预防感染、科学喂养,观察新生儿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不畅是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因此新生儿一旦窒息应迅速进行复苏,估计胎儿出生后发生窒息,预热辐射台,接生者用手向鼻根挤压挤出羊水和黏液,清除呼吸道黏液等异物,抢救时温度在30~32℃进行[2],降低耗氧量,有利于窒息复苏,轻度窒息用婴儿吸痰器洗净黏液和羊水,注意吸痰负压不超过13.3KPa,动作轻柔,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0s,重度窒息者立即进行器官插管,在直视下清理呼吸道,防止胎粪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先吸口腔,后吸鼻腔,没有彻底吸净切记啼哭[3],降低窒息并发症发生率。保暖:在复苏过程中必须进行保暖,有临床资料表明,没有良好的外部热源,复苏反应就会延长、减少,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耗氧量会增加,代谢亢进,加重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娩出后,进行预热,干毛巾擦干防止热量丢失。吸氧及人工呼吸: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复苏后根据患儿情况吸氧3~6h[4],后间断吸氧,至青紫消失或呼吸平稳为止,吸氧浓度为40~50%为宜。轻拍新生儿足背及足底,刺激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已行气管插管者接入高流量、高浓度氧气,规律捏皮囊,40次/min,已行气管插管立即人工呼吸,直至自主呼吸完全建立。预防感染:窒息新生儿因身体遭受不同程度损伤,机体抵抗力降低,应注意预防感染,加强消毒隔离,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加强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科学喂养:新生儿在出生后30min内开始母乳喂养,窒息患儿应延迟喂养,重度窒息患儿应常规禁食12~48h开始喂奶,因重度窒息可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及消化多系统损害,过早喂养会加重胃肠道损害,诱发消化道出血及溃疡,在喂养时患儿头高脚底位,轻拍背部减轻溢乳,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以利于诊治;合理用药:强心药物首选肾上腺素,剂量为1:10000,0.1ml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导管注入,5min心率<100次/min重复使用肾上腺素,5%碳酸氢钠用于有效通气后纠正酸中毒,脐静脉注射时间>2min。
, 百拇医药
    2 结果

    51例新生儿中,治愈48例,死亡3例,其主要护理方法包括:一般护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控制吸氧,注意保暖并预防感染,同时给予科学喂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及儿童神经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是胎儿在宫内窘迫的延续,与母体自身因素、胎儿分娩时的情况有密切相关性,为确保新生儿安全,医院一般对其进行剖宫产手术,在剖宫产之前,护士应多了解产妇的情况,对高危产妇准确及时做好急救准备。对于疑似宫内窘迫的产妇采取常规吸入高浓度氧方式[5],防止胎儿出现缺氧,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保暖常被忽视,防止热量的丢失,加强新生儿监护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确保用药剂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护理工作较多,其需要护士不断积累临床知识,以给予更高效的临床救治。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王得智,徐蕴华,陈自励.胎儿窘迫与宫内复苏新生儿窒息诊断与急救[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6(1):3.

    [2] 韩玉昆,许柏芝,虞人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8—358.

    [4] 朱延力.儿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8.

    [5]李桂花.心肺复苏临床配合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43., 百拇医药(陈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