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院内感染有上升趋势,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力度。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模式的转变,院内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了重要地位。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以及各环节的管理,才能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扩散。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加强监测制度、实施全面质控,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院内感染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76-02
随着人们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护理工作又是医院的重组成部分。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强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临床多年来的观察,对院内感染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1.1 认识不足 医生和护士对院内感染知识不如对本专业学科重视,对院内感染的制度是被动的遵守和执行,甚至感到是一种压力。再则院内感染监控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意识不到其重要性,对其管理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1.2 操作不规范 侵袭性操作如导尿、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静脉给药、深浅静脉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再次是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尿路感染与导尿及尿管的留置关系甚为密切。
1.3 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 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病室、治疗室、厕所所用拖布不分开,病床、桌抹布混用,用后不消毒,清扫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医护人员、患者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较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
, 百拇医药
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此外操作用具混合使用,可造成患者间病原体的直接传染。
1.4 基础设施简陋 布局不合理,建筑老化,卫生状况差。
1.5 感染管理知识缺乏 高危、中危、低危物品分不清;高效、中效、低效消毒液区分不清;无菌区域划分不清等。
1.6 消毒液使用不规范 未按要求使用消毒液;选择浓度配制方法错误;消毒有效时间掌握不准确。
1.7 一次性用物使用不规范 进货“三证”不全,不了解“三证”的含义,对索要“三证”的意义不明确。一次性用品过期现象严重,如产包过期,换药包、麻醉包、注射器过期;不注意有效期,进货过多,使用中不按先进先用的原则进行;重复使用一次性用物等。
1.8 消毒供应质量难以保证 从检查中发现,有供应室的医院只有3所,而且非常简陋;多数卫生院用于灭菌的就是小型手提式上排气工压力灭菌器、灭菌包批示标志不全或指示物已过期失效、灭菌包潮湿等,无专人负责消毒工作,一般
, http://www.100md.com
是谁用谁消毒或者指使他人消毒等。
1.9 医疗废物管理混乱 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区分不清,一次性用物用后不毁形,不进行妥善管理,有流人社会市场的危险。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培训
2.1.1 加强洗手的培训 有研究指出医务人员的手是散播微生物的重要传播媒介,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可见洗手之重要。然而,医院医务人员的洗手执行率小于40%[2]。因此,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能认识到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并学会正确洗手。
2.1.2 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学习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清洁:操作前30 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以降低空气中的尘埃。(2)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洗手,戴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物品保管: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 百拇医药
2.1.3 加强灭菌知识培训 高压蒸汽灭菌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灭菌前准备:(1)清洗:彻底。(2)包装: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人。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盒适当使用。(3)装载:柜室内容量应<80%,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相互间应间隔一定的距离。(4)灭菌处理:严格按要求执行。
2.1.4 强化标准化预防 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患者;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2 合理使用抗生素 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也是保障患者尽快康复的条件。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到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已用过的抗生素、全身情况、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等。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 百拇医药
2.2.1 正确选择抗生素。
2.2.2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2.3 加强一次性用物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专人采购,采购时必须三证齐全,要有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产品《卫生许可证》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严格索证制度,各临床科室必须统一使用由医院采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自行应用其他途径购进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同时,每次采购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产品的检查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
建立管理组织 规定每所医院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同时,免费为各所医院配置了紫外线灯、泡镊桶、不锈钢方盘、血管钳、消毒液等。一次性医疗用物做到毁灭、消毒并按要求进行分类、分袋包装,责令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回收。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得到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即有,或已潜伏的感染。广义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门诊病人、以及院内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抵抗力低及易受感染病患的增加,导致抵抗力降低之治疗法的使用,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法的使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病原菌的改变,病房构造设计缺失及医院内环境污染,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选择错误,医护人员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交互感染,陪病员、访客、及外来的花、水果、食物等。院内感染是现代医学发展中日益突出的问题,特别在发生SARS疫情后,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牟玉英,王欣,李君.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1.
[2]于君,潘娟,李新华,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与使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98.
[3]牛秀成,张素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4]毕玲.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9月第20卷下半月第18期;2215., 百拇医药(姚阳红)
【关键词】院内感染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76-02
随着人们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护理工作又是医院的重组成部分。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强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临床多年来的观察,对院内感染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1.1 认识不足 医生和护士对院内感染知识不如对本专业学科重视,对院内感染的制度是被动的遵守和执行,甚至感到是一种压力。再则院内感染监控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意识不到其重要性,对其管理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1.2 操作不规范 侵袭性操作如导尿、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静脉给药、深浅静脉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再次是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尿路感染与导尿及尿管的留置关系甚为密切。
1.3 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 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病室、治疗室、厕所所用拖布不分开,病床、桌抹布混用,用后不消毒,清扫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医护人员、患者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较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
, 百拇医药
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此外操作用具混合使用,可造成患者间病原体的直接传染。
1.4 基础设施简陋 布局不合理,建筑老化,卫生状况差。
1.5 感染管理知识缺乏 高危、中危、低危物品分不清;高效、中效、低效消毒液区分不清;无菌区域划分不清等。
1.6 消毒液使用不规范 未按要求使用消毒液;选择浓度配制方法错误;消毒有效时间掌握不准确。
1.7 一次性用物使用不规范 进货“三证”不全,不了解“三证”的含义,对索要“三证”的意义不明确。一次性用品过期现象严重,如产包过期,换药包、麻醉包、注射器过期;不注意有效期,进货过多,使用中不按先进先用的原则进行;重复使用一次性用物等。
1.8 消毒供应质量难以保证 从检查中发现,有供应室的医院只有3所,而且非常简陋;多数卫生院用于灭菌的就是小型手提式上排气工压力灭菌器、灭菌包批示标志不全或指示物已过期失效、灭菌包潮湿等,无专人负责消毒工作,一般
, http://www.100md.com
是谁用谁消毒或者指使他人消毒等。
1.9 医疗废物管理混乱 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区分不清,一次性用物用后不毁形,不进行妥善管理,有流人社会市场的危险。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培训
2.1.1 加强洗手的培训 有研究指出医务人员的手是散播微生物的重要传播媒介,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可见洗手之重要。然而,医院医务人员的洗手执行率小于40%[2]。因此,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能认识到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并学会正确洗手。
2.1.2 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学习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清洁:操作前30 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以降低空气中的尘埃。(2)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洗手,戴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物品保管: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 百拇医药
2.1.3 加强灭菌知识培训 高压蒸汽灭菌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灭菌前准备:(1)清洗:彻底。(2)包装: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人。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盒适当使用。(3)装载:柜室内容量应<80%,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相互间应间隔一定的距离。(4)灭菌处理:严格按要求执行。
2.1.4 强化标准化预防 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患者;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2 合理使用抗生素 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也是保障患者尽快康复的条件。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到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已用过的抗生素、全身情况、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等。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 百拇医药
2.2.1 正确选择抗生素。
2.2.2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2.3 加强一次性用物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专人采购,采购时必须三证齐全,要有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产品《卫生许可证》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严格索证制度,各临床科室必须统一使用由医院采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自行应用其他途径购进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同时,每次采购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产品的检查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
建立管理组织 规定每所医院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同时,免费为各所医院配置了紫外线灯、泡镊桶、不锈钢方盘、血管钳、消毒液等。一次性医疗用物做到毁灭、消毒并按要求进行分类、分袋包装,责令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回收。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得到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即有,或已潜伏的感染。广义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门诊病人、以及院内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抵抗力低及易受感染病患的增加,导致抵抗力降低之治疗法的使用,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法的使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病原菌的改变,病房构造设计缺失及医院内环境污染,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选择错误,医护人员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交互感染,陪病员、访客、及外来的花、水果、食物等。院内感染是现代医学发展中日益突出的问题,特别在发生SARS疫情后,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牟玉英,王欣,李君.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1.
[2]于君,潘娟,李新华,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与使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98.
[3]牛秀成,张素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4]毕玲.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9月第20卷下半月第18期;2215., 百拇医药(姚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