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41890
208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李保卫
第1页

    参见附件(1558KB,3页)。

     [摘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对随县均川镇卫生院2003年8月-2009年9月住院的208例随访的桡骨远端骨折病例的临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208例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克雷氏骨折142例,占68.3%,采用手法复位者134例,优良率为88.7%;史密期骨折19例,占9.1%,手术复位者15例,优良率为85.7%;巴通骨折14例,占6.7%,采用手术复位者12例,优良率为83.3%;桡内茎突骨折33例,占15.9%,采用手法复位者32例,优良率为93.8%。

    结论:桡骨下端骨折十分常见,对其中的克雷氏骨折应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而史密斯和巴通骨折在骨折复位失败后,应改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 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骨折之一,其骨折形态与断端移位错综复杂,常常累及关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影响腕关节功能。本文对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病人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探讨对柳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8月—2009年9月,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病人416例,其中208例得到随访,男性74例,女性134例;年龄19-72岁,平均56.4岁。克雷氏骨折142例,史密斯骨折19例,巴通骨折14例,桡骨茎突骨折33例。

    2、方法 本组病人就诊后,均行X线摄片检查,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后,按骨折形成机制,采用相应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如病人存在其它并发疾病时,给予相应处置。

    (1)克雷氏骨折: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一般不麻醉,肘部自然弯曲,术者沿前臂长轴牵引患者括拇指和手掌,助手对抗牵引;术者先顺势拔伸5-10min,牵引要缓而有力,纠正重叠畸形,同时用力将前臂旋前,使旋前方肌松驰,屈腕使屈腕肌松驰后,术者拇指于腕背侧向下挤压近折端、余四指于掌侧羰提近折端,继续牵引下纠正桡偏畸形;如果复位满意,则在牵引下背侧短臂石膏托固定于伸腕、中度尺偏并前臂旋转中立位;如果不稳定性骨折,则固定于掌屈、尺偏并旋前位。

    (2)史密斯骨折:手法复位与克雷氏骨折基本相同,只是拇指挤压远折端、余四指端提近折端,若伴有尺骨小头向背侧脱位者,则须加捏挤纠正。骨折复位满意后,在持续牵引下掌背侧长臂石膏夹板固定于伸腕旋转中立位。若手法复位失败或再移位者,则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或“Y”形钢板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

    (3)巴通骨折:背侧缘骨折者,取屈肘90度、前臂旋前位牵引,复位手法和克雷氏骨折复位相同;掌侧缘骨折者,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牵引,复位手法和史密斯骨折复位相同。骨折复位满意后,在持续牵引下掌侧长臂石膏夹板固定于伸腕旋转中立位。若手法复位失败或再移位者,则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或“T”钢板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

    (4)手法及切开复位固定后,及时行握拳活动,进行掌指、指间并节功能锻炼,并定时活动肘、肩关节。跟踪随访,观察病人疗效。

    3、疗效标准 参照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复位解剖标准[1](见表1)进行功能评定。优:局部无症状,能正常参加工作,X线检查为极好。

    良:局部偶有症状,能参加正常工作,X线检查为好;尚可: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剧,腕关节不能适应大强度活动,只能参加一般性工作,X线检查为一般;差:局部疼痛明显,呈持续性,从事正常劳动有困难,X线检查为差。

    二、结果

    208例病人全部得到随访,最长3年,最短2个月,平均8.3个月。平均固定时间6.7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08例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克雷氏骨折142例,占68.3%,采用手术复位者134例,优良率为88.7%;史密斯骨折19例,占9.1%,手术复位者15例,优良率为85.7%;巴通骨折14例,占6.7%,采用手术复位者12例,优良率为83.3%;桡内茎突骨折33例,占15.9%,采用手法复位者32例,优良率为93.8%。

    三、讨论

    桡骨下端骨折和脱位十分常见,约占全部骨折的8%[2],其骨折形态与断端移位错综复杂。桡骨下端各型骨折形成机制不同,在治疗上也不能千篇一律,应视病人具体情况面决定治疗方法。本组208例病例中,克雷氏骨折占68.3%,史密斯骨折占9.1%,巴通骨折占6.7%,桡骨茎突骨折占15.9%.克雷氏骨折是桡骨下端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典型的“银叉”样畸形,大部分克雷氏骨折是稳定性骨折,采用手法治疗效果满意[3].本组病例中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占94.4%,优良率为88.7%。史密期和巴通骨折都是少见的骨折,其特点为手法复位容易,但维持整复后的位置较困难,多波及到关节面,属于关节内骨折[4]。在本组病例中,这两种类型手术治疗率分别为78.9%和85.7%,优良率分别为85.7%和83.3%。笔者认为对这两种骨折,应从严复位标准,放宽手术指征,以达到优良的腕关节功能。桡骨茎突骨折虽然波及关节面,但移位很少,骨折稳定性好,应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本组中手术率只有3.0%,手法复位的优良率为93.8%。

    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中,应注意固定方法。对于稳定的克雷氏骨折复位后,应固定于伸腕、中度尺偏并前臂旋转中立位,以防止压迫正中神经的危险;而不稳定性骨折固定于掌屈、尺偏并旋前位,放松肌肉对于骨折端牵拉,待2-3周后骨折端发生纤维粘连时,再更换中立位石膏,以免影响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