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外耳道耵聍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1048KB,2页)。
关键词 耳内镜;外耳道耵聍
耳内镜在耳科及耳神经外科推广应用,为传统耳科较为简单的诊断方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辅助手段,提高了门诊的诊断率。使以前需要住院的许多外耳道疾病的治疗,转变为门诊诊断、治疗,减少了传统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本文采用耳内镜下联合负压吸引器外耳道耵聍取出,对患者术中的感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来源于2008年7月~2009年7月,因外耳道耵聍栓塞引起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胀等到我院就诊患者200例(200耳),6岁~81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男65例,女35例。采用耳内镜下联合负压吸引器外耳道耵聍取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
1.2治疗方法治疗先用5%碳酸氢钠耳水(耵聍水)自行滴耳3~5天,使其软化。对照组100例(100耳)取坐位,额镜照明下,温热生理盐水接有朔料管的50ml的注射器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后上壁方向冲洗,直至耵聍冲出为止,若耵聍较硬不能冲出者用膝状镊或耵聍钩取出。治疗组100例(100耳),取仰卧位患耳向上,在耳内镜监视下采用负压吸引器接一次性使用直径3mm~2.5mm塑料吸管将耵聍吸出或用膝状镊或耵聍钩取出。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1.4评分标准:
0分:完全无疼痛,无眩晕和恶心、呕吐,无出血
1分:轻度疼痛,可忍受,轻度眩晕,无恶心、呕吐,出血量0.2~0.3ml
2分:疼痛明显,可忍受,觉眩晕、恶心,休息15分钟好转,出血量0.5ml
3分:剧痛,眩晕明显,伴恶心、呕吐,出血量1ml以上。
2、结果
治疗组中患者耵聍均一次取出,术中患者自我感觉评定,其中耳道出血2例,无一例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照组耵聍冲洗结合器械取出因耵聍较硬且在深部未能一次性冲出8例,其中耳道出血30例,眩晕30例,眩晕伴恶心、呕吐5例。两组患者感觉评定见下表:
3、讨论
耵聍栓塞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外耳道软骨膜部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粘附灰尘或异物等作用.耵聍干后成为碎屑或薄片,随咀嚼,说话等下颌关节活动而不断脱落排出.如耵聍聚集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称耵聍栓塞。患者常因耵聍堵塞外耳道,出现耳闷胀不适、听力下降或耳鸣等症状就诊,耳镜检查外耳道内有棕黑色团块,触之很硬,与外耳道壁可无间隙,处理的唯一办法是取出耵聍。
传统的外耳道冲洗结合器械取出方法,视野不清操作盲目,并刺激外耳道和鼓膜,亦可能刺激部分敏感患者内耳和前庭,引起眩晕和恶心、呕吐。且未必能一次性清除干净,病人疼痛,耳道出血较常见,故患者不易接受。而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耳内镜具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不同视角、损伤小等优点,在耳科疾病的诊治中得到广泛应用[1]。耳内镜下联合负压吸引术取出耵聍其优点是图像视野清晰,能清楚地观察到耵聍与外耳道各壁及鼓膜的紧贴程度[2],可避免器械与其接触,造成耳道或鼓膜受损,且可在门诊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执行。
作者认为,耳内镜下采用负压吸引耵聍,吸引管、吸引负压的选择,以及操作过程中采用脚踏板控制吸引机开关,并控制吸引管不与外耳道及鼓膜接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胶吸引管,有3号(直径3mm)和2号(2.5mm)两种,根据外耳道宽窄不同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引管,吸引负压通常在0.02~0.04mpa之间,能吸紧耵聍为宜,压力不能过强,以免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吸引管应进入耳道接触耵聍后才踩下脚踏,产生负压,将耵聍吸除,避免因负压作用外耳道皮肤内陷入吸引管腔,既不能有效吸引耵聍,又会造成耳道损伤。
本文100例耳内镜下耵聍取出术,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安全,能更好的找到手术的安全进路,避免了外耳道壁的不必要损伤,并能更好地保护鼓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4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