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41858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黄玮 覃爱芳 周金仙 谭普安 秦利平
第1页

    参见附件(1167KB,2页)。

     摘要 目的:以格拉斯哥评分(GCS)为评定标准,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作用。方法:将116例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与对照组各58例。康复组:按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康复训练,每天2次,每10天一个疗程;对照组按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以格拉斯哥评分评定疗效,评分≥14分为意识障碍好转标准。两组患者于入院治疗后10天,20天分别再次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清醒(格拉斯哥评分≥14 分)率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10天后,康复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7,P<0.05),②治疗20天时,康复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清醒率为75.86%,56.90%,X2=4.67,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的恢复有促进和协调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意识障碍;康复训练;格拉斯哥评分

    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应尽早促进意识恢复。康复训练在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中已有证明[1],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发病48h内,格拉斯哥评分<12分;颅脑病变均经头颅CT证实;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发病超过48h,不伴意识障碍,不愿配合康复训练者。符合标准116例,男69例,女47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60岁;脑出血65例,脑梗塞51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脑梗塞、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平稳后48h,开始早期康复促醒训练,每天2次,每10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1 康复促醒训练方法

    1.2.1.1 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2]①把患者视为清醒者对待,在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中,均呼唤病人的姓名,并用鼓励、询问的语言与病人主动交谈;②充分调动家属或陪护参与,指导家属或陪护对病人谈及其熟悉的人和事、感兴趣的话题等,每天至少2次,每次15~30min;③给患者佩戴音质良好的耳机播放音乐,音量控制在40分贝左右,每天2次,每次15~30min。

    1.2.1.2 良肢位摆放及被动翻身拍背训练每2h翻身拍背变换体位1次,由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禁止牵拉上肢, 防止因过度牵拉造成肩带损伤, 加重肩关节半脱位。

    1.2.1.3 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采用KJ3000A1型脑循环治疗仪(徐州市科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本组病人采用模式3 ,强度45 %~110 %(以患者对电刺激敏感程度和耐受性为度) 、频率120 %~190 % ,时间30 min ,2 次/ d 。10d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1.4 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从近端到远端,每次45min,2次/d,以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具体做法是: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被动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做肩关节活动时扶助肘、指关节保持伸直位,掌心朝上,活动时避免暴力,肩关节前屈超过90o应伴外旋,同时从肘部使力往肩关节稍微挤压,防止活动时损伤关节周围软组织,引起疼痛或僵硬肩

    1.2.1.5 早期负重训练①下肢负重训练。利用电动起立床和站立架被动负重 。首先给患者在电动起立床上固定双脚站立,逐渐调高起立角度,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观察面色,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时间为20~40min;能在电动起立床站立90o且无体位性低血压者,可转到站立架用双脚站立,帮助病人把重心偏向患侧,然后慢慢过渡到单脚站立;单脚站立是依靠站立架用患腿站立,健腿用小凳托起;每次45~60min,2次/d。②脊柱负重训练。扶患者在治疗床取端坐位,患者双膝摆放端正,双手平放膝上,双足踏地,训练者跪立于患者身后,双手扶住其双肩内侧,手掌给脊柱匀速加压施力,施加适当的压力后放松,如此反复,每天2次,每次20~30min;或取端坐位,用自制的背心式布袋(前后均有口袋),口袋里装砂袋,给患者背上,使脊柱持续负重,每次负重约10~15Kg,每次20~30分钟,2次/d。

    1.2.1.6 其他综合训练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出现好转时, 要及时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负重训练和减重步态训练, 训练方案应针对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领域, 结合听觉、视觉刺激, 训练患者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感觉与知觉能力, 从简到难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训练。

    1.2.2 疗效评估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0d,20d 进行格拉斯哥评分,格拉斯哥评分≥14分为意识障碍改善(清醒),分别统计两组清醒的患者例数。

    1.2.3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治疗10d,治疗20d时意识障碍的格拉斯哥评分,并计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10d,20d时的意识障碍好转率。

    1.2.4 统计学分析由第一作者应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两组患者共11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0d,20d疗效评估结果表明:①治疗10天后,康复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7,P<0.05),②治疗20天时,康复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清醒率为75.86%,56.90%,X2=4.67,P<0.05)。见附表1.

    X2=4.17,4.67,P<0.05

    结果表明:治疗10d,20d 时比较两组患者意识障碍的改善情况,康复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意识障碍在临床并不少见,无论是缺血性病灶还是出血性病灶,或是由此引发的脑水肿,对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均可导致意识障碍,而有否意识障碍决定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使这类患者尽快苏醒,早日恢复健康,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促醒的干预治疗窗已主张前移至重症监护阶段[3]。

    康复理论认为, 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 [4]。其促醒干预机制可能为:①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法,是利用声乐、光电以及各种感觉刺激等,使处于抑制的神经细胞解除抑制, 使兴奋性低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 使大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解除抑制、恢复功能, 从而使大脑半球与外界产生应答, 加快醒觉和促进意识恢复[5]。②小脑顶核刺激辅助治疗,是利用小脑顶核受刺激后,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和纹状体影响到大脑皮质的血管舒张中枢,引起脑血管扩张,增加大脑皮层的血流量,有助于改善患者颅脑血液循环;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能促进乙酰胆碱能递质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钙内流等方式,增加神经元对缺血损伤的耐受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