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28133
大学生身体自我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宋彬彬


第1页

    参见附件(1611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自我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应付方式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法对986名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应付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 负面特征维度只与解决问题有显著性相关(P< 0.05),与其他应对方式无显著性相关;其余维度都与应对方式相关。结论 身体自我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解决问题、自责和合理化三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自我; 应付方式

    [中图分类号]R18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14-01

    身体自我涉及个体对自己的相貌、体格、体能等的看法和评价,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并且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1]。锻炼心理学认为[2],身体锻炼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还没有形成正确审美观和认知观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因为自己的外貌、体能和身材等等与身体有关的情况而导致的挫折,对其心理、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影响。而且大学生的身体能否承受学校高强度训练,以及对完成的训练的满意程度,也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从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在重庆、沈阳、北京、石家庄等地共选取大学生1135人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986份。其中男生675 人,女生311 人。

    1.2 研究工具

    1.2.1 ①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3](APSS)。②应付方式问卷(CSQ)[4]。

    1.2.1 程序 主试按统一的测试细则实施团体测试,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身体自我量表和应付方式量表的全部题项。数据用SPSS11.0 版处理。

    2 结 果

    2.1 大学生身体自我各维度与应付方式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身材特征与求助和合理化无显著性相关,与其余各因子有显著性相关。负面特征维度只与解决问题有显著性相关,与其他应对方式无显著性相关。其余维度都与应对方式有显著性相关。

    2.2 大学生身体自我高、低分组的应付方式各因子得分t 检验

    将身体自我得分分为高分组(平均分≥3)和低分组(平均分<3),对两组的应付方式各因子得分进行t检验。可知,两组在解决问题、自责和合理化三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

    表 3-3大学生身体自我高、低分组的心理健康

    及应付方式各因子得分t检验

    3 讨 论

    身体自我与应付方式呈显著性相关。身体自我的高、低分组在解决问题、自责和合理化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求助、幻想、退避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对身体满意的人会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对身体不满意的人会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例如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可能会归因为对自己相貌、身材的原因,导致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身体自我高、低分组学员在解决问题和自责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其它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Fox曾依据Sonstroem 所提出身体活动参与的心理模式,探讨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的关系,结果显示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的程度有重要关系[5]。由此我们推断,可能是由于上大学后体力运动程度不同,使学生在躯体化方面产生差异,导致应付方式的不同。

    参考文献

    [1] 潘建芬,唐东辉,李书玲,杜晓红,张文羽.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15:115-117.

    [2] 姒刚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11KB,2页)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健康月刊·A版》编辑部联系。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