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4988
常见精神科安全问题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0年第8期
     [关键词]精神科; 安全问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00-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士应具有安全护理的知识,警惕患者可能产生的一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困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精神病患者在思维紊乱、心理生理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自杀、毁物、外走、跌倒、噎食等意外。任何护理不安全因素,都可引起患者意外,因此,安全护理干预更是精神科护理的重中之重,保证精神科患者的安全是对精神科护士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护士应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1暴力性行为的护理干预

    1.1对暴力性行为的防范(1)正确认识暴力性行为时疾病的表现,在接触护理患者时,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镇静温和的语言,友善的引导和全面教育,多方了解患者的需要,采取适宜有效的措施,减少一切激惹因素。(2)努力改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和温湿度适宜,避免病房紊乱和拥挤。(3)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动态,对幻觉、妄想比较丰富的病人尽量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适当组织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晚间应给以少量帮助睡眠的药物,保证睡眠时间。(4)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全面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对异常迹象应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2潜在暴力性行为的护理干预评估患者过去暴力性行为史以及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性行为:急躁不安、神情紧张、来回走动、拍门、摔东西或言语威胁等失控行为时,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1.2.1在接触有暴力威胁患者时,病房内要有能够及时支援的人员,保证必要时共同制止病人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可使医护人员减轻焦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