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1608
系统性红斑狼疮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0年第9期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抗心磷脂抗体(ACA) 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1) 结论 SLE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改变,检测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血栓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病情活动性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 R593.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028-01

    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为了对SLE患者血栓形成及其发生机制有所认识,为临床上防治SLE合并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46例SLE患者测定D-二聚体及抗心磷脂抗体(AC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SLE患者46例,男6例,女40例,年龄13-49岁(平均30.73岁),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1],3例发生下肢深部静脉血栓, 6例发生网状青斑,2例脑血栓,血栓发生率为24.91%,所有患者检测时均处于活动期,SLE的活动性采用SLAM法评价[2],具体按Liang评分法分活动期和缓解期,32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根据轻、中、重计分(1-3分),评分总计分<7分者为病情缓解期,>7分者为活动期,正常对照组:20名,男6名,女14名,均为健康义务献血者,年龄22-46岁(平均30.15岁) ,所有患者和对照组在3周内未服用影响凝血、抗凝血系统功能及肝脏、肠道吸收功能的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