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160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682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导致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的原因,规范导管护理,杜绝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 我科580例经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归纳经静脉导管给药和置管护理后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置管后有10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拔管。结论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在各项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防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血流感染;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322.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034-02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需长期经静脉治疗的患者,减轻了他们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但中心静脉置管毕竟是侵入性操作,易引起感染,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引起患者住院时间增加、费用增加、显著增加医疗支出、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所以我们需重视其预防,查找原因,做好预防措施,杜绝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现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0年6月 ,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数为580例,年龄18-76岁,其中女性233例,男性347例,重症患者34例,院外带入13例。经颈外静脉置管347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2例,经股静脉置管231例。平均留置时间20.7±3.2天。有 422例患者接受化学药物的治疗。

    1.2 方法

    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通过局麻,在无菌技术下置入导管,并妥善固定。做好护理记录,包括穿刺时间、部位及置管长度。穿刺点每3-4天换药一次,如敷料有松动、潮湿、穿刺点有渗血及时更换。经导管给药前,消毒肝素冒后连接给药装置给药,给药完毕,予100u/ml的肝素液正压封管。遇输入特殊药物后,如脂肪乳、血制品、甘露醇、化疗药等,给予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再封管。

    2结果

    置管后在应用和经护理过程中,58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中有10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其中7例接受了化疗,其中1例是重症患者,有4例置管部位为股静脉,6例置管部位为颈外静脉。平均年龄为45.7±5.6岁。结果见表1。

    当症状反复出现后,寒战时抽静脉血做细菌培养,拔除静脉导管,送往检验科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血培养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拔管后,患者体温正常。

    3原因分析

    3.1 置管部位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性由底到高依次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2]。因为股静脉离会阴部较近,也易受尿、大便、分泌物、腹股沟皱折污垢等污染。颈静脉插管离口、鼻腔近,容易被分泌物污染。

    3.2 基础情况对于肿瘤化疗患者,由于免疫力功能底下和白细胞减少,增加了感染机会。特别是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更易引起感染。高龄患者和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底下,抗感染能力差,易发生感染。

    3.3 皮肤污染皮肤表面常驻的细菌是葡萄球菌,是导致静脉相关感染的微生物,也是最常见的导致菌血症的革兰氏阳性菌。皮肤是输液治疗相关的细菌感染的主要来源和途径,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是导致导管导管感染发生率最高的[3]。中心静脉置管为侵入性操作,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被破坏,如果皮肤消毒不彻底,以及无菌操作不严,易将细菌在操作过程中带入血循环,造成静脉血流性感染。

    3.4 保持导管通畅冲管不彻底会导致导管接头内面和末端残留细菌。冲管也可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发生血栓,在导管内或附近形成的血栓也特别容易受污染,一旦形成带菌血栓,中心静脉导管便形成菌源,不断向血液中释放细菌,产生持续的菌血症和脓毒血症[4]。

    3.5 输入受污染的液体或微粒液体的配置过程、输液前后的不正确操作以及液体放置时间、液体的浓度及pH值等都可以导致污染。由于中高度浓度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果不甚将受污染的药液经导管输入,细菌就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可以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4预防措施

    4.1专业培训不管是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还是对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和使用,医务人员都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开展业务学习和操作考试,达到理论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增加无菌技术观念的目的。杜绝临床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单独操作,以保证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4.2 置管中预防感染

    4.2.1环境准备我院已成立置管室,需要置管的患者可到导管室进行。置管前应清洁和消毒室内环境,并限制室内人员的数量。

    4.2.2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有侵袭性操作,若无菌操作不严,易将细菌在操作过程中带入血液循环。 置管时个人防护设施要齐全,如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衣、铺无菌巾等,把因置管过程中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5]。

    4.2.3 置管部位的选择由于股静脉易受大小便、分泌物、腹股沟皱折污垢等污染;锁骨下静脉穿刺易误入锁骨下动脉,并发生气胸、血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颈内静脉易造成动脉损伤。我科中心静脉置管常用的静脉是颈外静脉。

    4.3 导管的维护

    4.3.1 更换穿刺点的敷料穿刺后24h内换药一次,以后隔3-4天更换一次。换药时穿刺点皮肤消面积大于敷料面积,即大于10cm×10cm大小。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或有无脓性分泌物,早期发现感染征象正确实施换药能够大大地减少感染的发生。现在的新产品,如一次性抑菌医用敷料,通过抑菌、止血,预防治疗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4.3.2 加强导管接头的护理为避免接头污染,输液前应用碘伏摩擦消毒10次,范围包括肝素帽及周边,肝素帽与导管的连接部位,然后连接输液器。并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固定,以防细菌从衔接处侵入。肝素帽每周更换一次,疑有污染,如脱开、有回血等应及时更换。

    4.3.3 封管和冲管输液后用肝素液正压封管,可保证导管通畅。沉积在导管中的纤维蛋白性血栓是微生物定植的好发部位,肝素也可降低血栓发生率从而减少感染[6]。如果患者输血、脂肪乳,液体更容易吸附在导管壁上。这些附着物比胃肠外营养液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需要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

    4.4 防止在治疗过程中被污染配置室每日严格消毒,配置药液的做到无菌操作,现用现配,防止液体放置过久细菌滋长。在治疗过程中,为每个患者治疗前后都应洗手,可用快速消毒洗手液,洗手时间大于30秒,达到清洁消毒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4.5 做好患者教育指导患者如导管脱出严禁将脱出部分送入血管内,以防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隧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感染。

    5 总结

    严格的无菌操作,最大化的消毒屏障,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率,导管定植及局部感染率降低。各项操作中注意手的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8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