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3007
哌替啶+地西泮二联药物在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770KB,2页)。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孕妇因为惧怕产痛选择剖宫产,而一部分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在产程刚开始就因为疼痛的作用,精神极度紧张,导致产程异常或直接要求剖宫产,致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将哌替啶、地西泮二联用于初产妇阴道分娩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对最终自然分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产程; 潜伏期; 药物协同作用; 药物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87-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56 例,均为单胎足月妊娠,产妇宫口开大≤2cm ,头先露。排除头盆不称。产妇均无哌替啶、地西泮使用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56例,对照组100 例,两组产妇在孕周、年龄、孕次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用药方法

    用药组潜伏期给予哌替啶50mg 肌注,地西泮10mg 缓慢静推(2~3 min 推完)。用药后产妇在产房待产,由专人监护。对照组自然待产,未用任何镇静剂。

    1.3结果

    1.3.1 用药组与对照组产程及分娩情况比较用药组总产程(520.13 ±132.45) min ,对照组总产程(621.32±183.26)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63,P<0.01)。用药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8,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 1.65,0.08,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t=3.63,P<0.01;△χ2=3.98,P<0.05

    1.3.2镇静三联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用药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1.40%,7.14 %;对照组分别为19.00%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3,0.09,P>0.05)。

    2 讨论

    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孕妇常有恐惧心理,多在分娩发动时开始紧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子宫正常收缩,不利于分娩。地西泮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可选择性的使子宫颈平滑肌松弛而不影响子宫收缩,因其脂溶性较高,静注后很快进入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抑制,减轻产妇的惊恐不安,减少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分泌,有利于加强子宫收缩、促进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文献报道产妇于分娩前接受的地西泮总量不超过10mg时,很少对母儿有不利影响,但用药后2小时内分娩者,对胎儿呼吸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潜伏期用药相对比较安全[1]。哌替啶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 相比其他麻醉药,是分娩止痛的首选药物。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其协同作用,使镇痛作用加强[1]。特别适用于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或对疼痛特别敏感的产妇,用药后产妇能安静入睡,同时不影响产程的进展。同时联合应用可减少单药用药的剂量,如二者联合应用时哌替啶50 mg 肌注可获得与100 mg 相似的镇痛效果,又不影响子宫收缩,但对新生儿的呼吸抑制作用却明显减少。因此我们认为,将此二联应用于初产妇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可以使产妇在第一产程中情绪稳定,宫缩协调,减轻产妇的痛苦,达到镇静、镇痛和加快产程进展的目的,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滞产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计划分娩, 并且根据统计结果(见表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70KB,2页)